2017-09-08

靠脸吃饭的时代真的来了? 人脸识别支付悄然走红

编辑:周舸
导 语

没带现金?没关系,可以刷卡。卡也没带?那就刷手机吧。没网络、没流量?甭担心,还可以刷二维码。什么?连手机也没带?那就直接刷脸吧!

W020170209625712514024.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9月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没带现金?没关系,可以刷卡。卡也没带?那就刷手机吧。没网络、没流量?甭担心,还可以刷二维码。什么?连手机也没带?那就直接刷脸吧!

  据了解,9月1日,支付宝宣布在杭州万象城的肯德基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用手机,通过刷脸即可支付。而在8月底,京东之家体验店内也推出了“刷脸支付”功能,使用之前需要用户完成相关的认证,付款时只需要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人脸识别确认后便完成了支付。

  “刷脸支付”这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已经逐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当初二维码支付一样,新鲜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快速便捷的支付体验。“靠脸吃饭”的时代也许真的来临了!

  京东、支付宝先后推出刷脸支付

  9月1日,支付宝在杭州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用手机,通过刷脸即可支付。这也是刷脸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用试点。

  在杭州万象城肯德基的KPRO餐厅里,刷脸支付是这么玩的:在自助点餐机上选好餐,进入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刷脸付”,然后进行人脸识别,大约需要1-2秒,再输入与支付宝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确认后即可支付。支付过程不到10秒。

  在整个过程中,不需要输入密码,也无需掏出手机打开任何App,就可以完成支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首次使用,需要先在支付宝App上开通此功能。

  无独有偶,支付宝上线“刷脸支付”的前一天,京东在上海宝地京东之家、深圳沃尔玛京东之家,北京昌平永旺京东之家,北京通州万达京东之家等4家线下零售店开展“刷脸支付”功能内部测试的消息也传遍了互联网。

  据了解,京东之家的“刷脸支付”技术,是京东风控研发部基于AI、深度学习、人脸识别技术,创建的内部品牌。京东超脑的人脸识别技术算法识别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9.9%,用户和商户均可自由申请开通京东刷脸支付。

  用户使用“刷脸支付”前,需要先通过京东APP或京东金融APP扫描店内二维码,完成实名认证并上传正面照后,就可开通京东支付中的“刷脸付”。据了解,目前京东的刷脸支付还在内测阶段,尚没有开放给所有用户使用。

  与支付宝相同的是,京东之家的“刷脸支付”也需要输入手机进行辅助认证,不同的是,后者只需要输入手机号的后四位。

  不用手机、不输密码、不到十秒,刷脸就能付钱。不久的将来,即使出门忘带钱包、手机没电,也不怕吃不上饭了。

  人脸支付需要攻克哪些难关

  看上去人脸识别似乎并不难,但在实际操作中,人脸支付面临的困难其实是超乎想象的,西安理工大学教授王映辉就介绍了以下几点:

  光照问题。这是机器视觉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在人脸识别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即使目前最好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室外光照环境下,其识别率也会急剧下降;

  姿态问题。这也是目前人脸识别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难点。目前多数的人脸识别算法主要针对正面、准正面人脸图像,当发生俯仰或者左右侧面比较厉害的情况下,人脸识别算法的识别率也将会急剧下降;

  表情问题。很遗憾,人的面部不像手指、虹膜,它是有丰富表情的地方。表情是一种很复杂的肌肉运动,每种表情是几十块面部肌肉共同运动的组合,很难用一个准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这些肌肉的运动。此外,表情的表现形式也因人而异,同一种表情在不同的人面部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带有表情的图像,从而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遮挡问题。对于非配合情况下的人脸图像采集,遮挡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监控环境下,往往被监控对象都会戴着眼镜、帽子等饰物,使得被采集出来的人脸图像有可能不完整,从而影响了后面的特征提取与识别;

  生长问题。和指纹、虹膜不同,随着年龄的变化,面部外观也会变化,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这种变化会更加明显;

  低质量照片问题。目前的多数人脸识别系统在算法设计和模型训练方面往往都只针对图像质量很好的情况,但对智能监控、公安系统犯罪嫌疑人照片比对等应用而言,照片的质量可能非常差。如何提高系统对这些低质量照片的识别能力也是人脸识别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人脸识别能省去不少麻烦

  很多人都对生活中无处不需要的密码感觉无奈:设置简单了,怕被人轻易猜出;设置复杂了,怕自己忘记,一不小心搞忘了,麻烦就来了。此外,多数老人视力较差,容易按错数字键,几次输错账户就会被锁住。显然,对老年人来说,使用刷脸功能,既方便又安全。

  身份证、护照、驾驶证等丢失、被盗也是大家生活中最担心的麻烦。生物识别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生物识别也是推进普惠金融的关键技术支撑之一。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发布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对数字普惠金融提出了八项高级原则。其中第七项原则就是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的客户身份识别。目前全球有约15亿人,因为无法证实身份,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和权利。这些人大部分在亚洲和非洲。

  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通过网络来提供时,远程身份识别变得尤其重要。这样生物识别技术对于推进普惠金融会产生积极意义。

  (综合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红网、武汉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