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1

“哈维”刚走“艾尔玛”又来 超强飓风“双击”敲响气候警钟

编辑:金林杰
导 语

“哈维”刚走,“艾尔玛”又来,美国再一次准备迎战强飓风。与此同时,大西洋上又有两场飓风威力迅速增强,并可能登陆。超强飓风接连来袭,不仅考验美国等受灾国家的抗灾能力,更引发对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思考。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气候政策,包括退出《巴黎协定》等,招致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专家认为,飓风接连来袭为美国和世界再次敲响了气候警钟。

  浙江在线杭州9月1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林杰)“哈维”刚走,“艾尔玛”又来,美国再一次准备迎战强飓风。与此同时,大西洋上又有两场飓风威力迅速增强,并可能登陆。超强飓风接连来袭,不仅考验美国等受灾国家的抗灾能力,更引发对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思考。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气候政策,包括退出《巴黎协定》等,招致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专家认为,飓风接连来袭为美国和世界再次敲响了气候警钟。

  超强飓风“艾尔玛”将登陆佛罗里达

  飓风“艾尔玛”9日过境古巴后,进入佛罗里达海峡,迫近佛罗里达群岛。虽然距离“艾尔玛”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还有一段时间,这里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一“魔兽级”飓风的威力。漏斗云、雨飑和龙卷风开始出现,气象灾害已经导致十几万户家庭断电,630万人接到撤离令。


1121640084_15050865454761n.jpg

  9月10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树木被强风吹倒。飓风“艾尔玛”于当地时间10日上午登陆美国佛罗里达群岛,受其影响,佛州东部城市迈阿密当日出现强风暴雨天气。 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

  美国国家飓风研究中心9日晚观测到,“艾尔玛”的飓风眼位于佛州最南端基韦斯特东南方向175公里处,正以每小时11公里的速度靠近佛州,预计将于当地时间10日早间登陆。

  由于“艾尔玛”经过的海域温度较高,已经降级为三级飓风的它登陆佛州时可能再次升级为四级甚至五级。飓风能量大小与海水温度相关,温度高于26摄氏度的海水会增大热带风暴的能量。而佛罗里达海峡的海水温度达到32摄氏度。

  美国国家气象局迈阿密气象站在推特上说,“艾尔玛”带来的狂风形成至少一股龙卷风,在佛州大西洋沿岸的劳德代尔堡郊区着陆。眼下暂不清楚这股龙卷风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害。除劳德代尔堡外,布劳沃德县多地也收到龙卷风警告。

  佛州一警长遇车祸致3人死亡

  飓风“艾尔玛”(Irma)逼近美国佛罗里达州,已经造成伤亡,据报道,强风暴雨中的两起车祸造成3人丧生,死者包括一名副警长。

  报导指出,官员说,警长兰尼尔(Arnold·Lanier)告诉法新社,佛州萨拉索塔(Sarasota)以东哈迪郡(Hardee County)今天清晨发生一起对撞车祸,42岁副警长布瑞吉斯(Julie·Bridges)罹难。

  他说,清晨6时45分车祸前,“她已在一处安置中心彻夜工作,开车回家补给”。

  兰尼尔表示,另一名驾驶为矫正机构管理人员,也已丧生。

  中央社报导,佛州门罗郡(Monroe County)警长办公室也发声明指出,昨天在西岛(Key West)附近一起车祸中,一名男子开卡车撞向大树丧生。

  灾害频发或波及全球经济

  根据陆续公布的数据,飓风“哈维”袭击美国后,美国失业率上升,失业补助金的申领人数达到两年来最高值。在美国,员工因非自身因素失业后,可申领失业补助,严重自然灾害后,一般会出现失业补助申领激增的情况。

  “艾尔玛”的影响虽然暂未可知,但接连两场超级飓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视。

  这两场飓风还影响全球油价。飓风“哈维”肆虐墨西哥湾,美国沿岸炼厂及海上钻井平台被迫关闭,导致美国部分地区汽油供应短缺,波及全球能源市场。而威力更大的“艾尔玛”飓风一旦影响墨西哥湾,美国能源产业将再遭打击,对全球能源市场造成更大冲击。

  “艾尔玛”还威胁该地区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安全,并对加勒比海地区的旅游业造成影响。古巴从受灾海岛撤离了数万名游客,其中包括大批来自加拿大的游客。

  强飓风“双击”响气候变化警钟

  大西洋连续生成两场超强飓风,不仅考验美国等受灾国家的抗灾能力,更引发对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思考。有气候专家警告,如果不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飓风等极端天气将会更加频繁、猛烈。

  虽然飓风的生成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有不少气候学家认为,气候变暖与水温上升,与飓风的频率和强度存在重要关联。可以肯定的是,气候变化威胁地球生态环境。各国应该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携手应对,维护共同家园。

  美国总统特朗普决定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遭到包括气候学家、环保主义者在内的全球各界反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是一面镜子。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点便宜、少承担点责任,最终将是损人不利己。

  (综合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海外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