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3

我国古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新进展 东亚人祖先另有神秘人群?

编辑:金英磊
导 语

近日,我国科学家和国外团队通过对距今四万年的一具男性个体基因组研究分析,获取了第一个中国地区古人的基因组,这也是整个东亚目前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

448.jpg

田园洞遗址外观图 受访者供图

  浙江在线10月1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从数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前的人类化石、甚至是土壤中提取古人类DNA,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国际上最新的古DNA技术让这成为了可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和德国合作团队一同开发的一种特殊补货技术,从北京房山田园洞曾出土的一具四万年前男性的骨骼化石中,将仅有0.03%的古人类基因组从富含细菌和真菌DNA污染的古人类DNA样品中捕获出来,并进行了测序。

  这是第一个中国地区古人的基因组,这也是整个东亚目前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这一成果北京时间1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

  通过比较田园洞人和未混入古老遗传成分的欧洲人的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确定了四万年前的田园洞人确已呈现亚洲人遗传特征。虽然田园洞人是古东亚人,但他并不是现代东亚人的直接祖先,暗示了四万年前亚洲人群的多样性。

  东亚人的祖先另有其人

  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四万年前,虽然田园洞人居住在中国北京房山地区,他们却跟来自比利时的古欧洲人有遗传联系。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二者存在遗传联系,但基因组数据显示,田园洞人不是古欧洲人,而是古东亚人。

  通过比较田园洞人和欧洲人的基因组数据,研究人员确定,早在4万年前,田园洞人已呈现亚洲人的遗传特征,从而与欧洲人分道扬镳。

  一种可能的情形是,早期与田园洞相关的东亚人,曾与一个神秘的未知人群发生过基因交流。这个未知人群可能是从尚未分化的古欧亚人群中的某一亚群演化而来。在未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或将寻找到这一神秘的未知人群。

  事实上,早在201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已经研究了田园洞人的线粒体及其21号染色体。当时研究人员发现,与现代欧洲人相比,田园洞人与现代亚洲人的遗传关系更近,应该是古东亚人群的代表。

  但是,2014年,他们发现,此前使用的现代欧洲人样本中混入了产生干扰的古老遗传样本,因此,他们无法确定田园洞人是否已经是古东亚人。目前付巧妹等人的研究已经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明确证实,田园洞人属于古东亚人。

  但研究人员认为,田园洞人不是现代东亚人的直接祖先。因为一些田园洞人基因组中的古老基因,在现代东亚人基因组却没有发现。因此,东亚人的祖先另有其人,现代东亚人并非田园洞人这一支系繁衍至今。

  虽然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都有一些古人类样本基因组被测序,但是在东亚,尤其是中国地区,被测序的古人类基因组样本非常少。作为整个东亚目前最为古老的人类基因组数据,这一成果也为东亚史前人群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支撑。

田园洞人骨架图

  古“许昌人”或是东亚人祖先

  2007年和2014年,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挖掘出了一些古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化石共计45块,分布在数平方米范围内的区域内。中美研究人员在今年2月的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在河南许昌发现的头骨化石的分析显示,距今12.5万至10.5万年前,中国境内生存着一群体质特征非常特殊的古老型人类――“许昌人”,其头骨特征表明,他们有可能是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祖先。

  研究人员发现“许昌人”头骨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扩大、圆隆且纤细的脑颅结构符合整个更新世人类头骨纤细化趋势;

  其次,具有东亚中更新世早期人类(如周口店直立人、和县直立人等)的原始特征,包括低矮的头骨穹隆、扁平的脑颅中矢状面、位置靠下的最大颅宽等;

  第三,具有尼安德特人两个典型特征,包括内耳迷路模式、不发达的枕圆枕和枕外隆凸及其上部的枕凹陷。尼安德特人生活的繁盛期距今大约13万至3万年,主要在欧洲、北非和西亚活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吴秀杰研究员指出,“许昌人”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目前还无法将其归入任何已知的古老型类群之中。其头骨化石的发现,最重要的意义是反映出东亚地区古人类的演化模式,在晚更新世早期,中国境内多种古人类群体并存,不同群体之间有杂交或基因交流。同时,‘许昌人’扩大、圆隆且纤细的脑颅结构,已经开始向现代人的方向演化,有可能是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的祖先。”

  (综合央视新闻、澎湃新闻、新华社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