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藏了一大堆“好文”,关注了一大堆公众号,却根本没时间去阅读。你是这样整天在爆满的内存、杂乱的空间里纠结的人吗?如果是,那你可能中了“社交网络囤积症”的枪。
浙江在线10月25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微信收藏了一大堆“好文”却没时间读,关注了一大堆公众号却攒了几百条未读,收藏了一大堆表情包却不会一一使用,加入了一大堆群却从来没有说过话……如果都中了,说明你已经患了典型的“社交网络囤积症”。
疯狂收藏停不下来
什么是囤积症?意指在不停添置新东西的同时,即使是无关紧要的东西也不舍得扔掉,导致他(她)们囤积了大量没用的东西,有人甚至因此无法正常生活。心理学家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俗称“囤积狂”。
在线时代,社交网络带来了新的囤积形式。有网友表示:“关注近百个公众号,有的是自己主动发现的,有的是朋友推荐的,觉得挺实用。当初关注时,总是想着比如在一周之内获取某种知识、失眠时不至于那么无聊、聊天谈资不再那么干瘪……总感觉一不留神,就会错过点什么。可是慢慢觉得,搜集那么多信息也未必用得上。”
其他症状还有:加了许多群,不说话也不退出,不愿错过所能接收到的任何信息,因而会忍不住整日查看手机和电脑;看到一篇好的文章,每次打开后不过匆匆一瞥就随手放进收藏夹,总是想着等以后有时间,在安静的地方再好好阅读,可经过一段时间,收藏夹里已经收录了各种精品好文,却发现自己没有耐心,甚至没有动力认真静下心来看这些文章了。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看到好看的段子、好玩的表情包,总是忍不住随手保存;聊天的记录从来不删,直到内存被占满…久而久之陷入一种“怪圈”,在翻看那些文章的时候似乎并不是为了去看文章本身,而是以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有收藏价值为动力在阅读。
不为己所用都是身外物
对信息囤积症患者来说,“反正已经留着了,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看”成了致命伤,相比“会不会错过什么历史消息”更令人担心。专家表示,“在囤积信息的时候,人们总是不止一次地预设它们会发挥作用,却不曾意识到,人们为未来囤积的保存欲,早已超过现在所需的拥有。并且,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囤积后的用户体验,也远不及当时收藏的实用感。”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都应视为身外之物。
客观而言,网友对这些信息的关注与收藏,其初衷是好的,无非就是想了解更多信息,掌握更多知识,进而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效率更高,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美好。问题是,这样的只关注与收藏,却从来不曾学习与占有的“网络囤积症”,最后被证明纯粹就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对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几乎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帮助。不但如此,看着自己电脑和手机里收藏的大量信息却没有浏览、阅读和观看,难免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焦虑感,反而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学会“断舍离”
专家表示,不要小看这种“病症”。如何对待社交网络囤积症?更多的时候要学会“断舍离”。“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不要让手机霸占了更多的私人空间和时间,学会主动放下手机,学会减法,主动删除不必要的社交工具,制订计划,阅读、散步、与朋友相聚,一旦时间被有效利用,一旦开始思考,并致力于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也会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此外,克制自己的占有欲,本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及时浏览、了解和掌握,而不是习惯性地点击关注和收藏,也是解决“网络囤积症”的有效途径。
(综合扬子晚报、北青网、东南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