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

中文字幕逐渐取代中文配音 译制片真的会消失吗?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一提到译制片,不少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小时候电视机里传来的语调夸张的译制腔,“老伙计”等译制片专用语也常常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

  浙江在线杭州11月10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自1949年我国译制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个普通的战士》至今,译制片幕后的工作者们已经默默耕耘了68年。

  可是近年来,译制片中文配音版越来越被冷落,而对电影的中文翻译等又频频吐槽,影视译制幕后流程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但却也因为了解不够,产生了很多误解。

18.jpg

我国译制的第一部苏联影片《一个普通的战士》

  观众外语水平提升 字幕逐渐取代配音

  配音译制片曾经风靡一时,童自荣、乔榛、丁建华等更是影迷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的名气丝毫不比那些在台前露脸的演员低。也正是译制片的出现,让观众熟悉了外国明星的同时,也喜欢上这些富于魅力的配音。

  而如今,一提到译制片,不少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小时候电视机里传来的语调夸张的译制腔,“老伙计”等译制片专用语也常常成为网友吐槽的对象。尴尬、不真实成了许多年轻人拒绝配音版译制片的原因。

  随着国内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译制片人员的质量下滑等等问题,似乎看原版配中文字幕的电影已成为趋势,一些家长,甚至在孩子跟不上中文字幕速度的情况下,也愿意去看原版电影,使得影院里孩子不停问,家长不停讲,造成了观影的矛盾。

  从电影引进的方式来看,“中文字幕”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的“中文配音”。有分析人士认为,仅仅为了尽快同步上映、赢得更多票房,就对配音译制片有所偏废,这是一种比较急功近利的做法。“创首映票房新高”或“防止盗版”等,都难以成为配音译制片被搁置的充分理由。

  如今银幕越来越大、节奏越来越快,奇幻的画面、急变的跳接,观众目不暇接之下,细看字幕所带来的观赏性和注意力损失,也每每让人留下遗憾。况且,相当一部分进口片的字幕翻译不要说“信、达、雅”,有时连意思表达的基本准确性都难以实现。电影人物说话时的内在意味、特别腔调和口音,通过字幕粗糙的转换,让观众看得味同嚼蜡。

19.jpg

童自荣

  适应本土化 国外引进外语片都需配音

  放眼世界电影市场,真实情况跟我们想的大相径庭。

  美国观众尤其不喜欢字幕翻译片,以至于进入美国市场打字幕的外国影片,票房总是不高。《纽约时报》曾有篇文章强调,美国观众都喜欢配音,为此好莱坞的发行商们纷纷要求进口影片配上英语(最好是美式英语)。

  德国也比较重视为电影配音,凡出口到美国或引进到德国的影片,他们一律配以英语或德语。这是在发行理念和做法上适应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明智举措,也是充分照顾本国观众接受习惯,深耕做精外语片市场的精明态度。

  再回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各大公司发行到国外的影片均配以几种国际通用语言,一般是配成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然后才发行到相关语系的国家放映。而这每一种语言的配音,常常需要写出新的对白台本来,并排选好演员来配音,还要聘请导演来剪辑这种所谓“杂交”影片。由于是请相关语系国家优秀的编剧、演员和导演来参与,花费的钱自然也更多,但好莱坞各大公司认为值得,这也是做强电影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一招。

  一个有趣而极端的例子是泰国,尽管从来不用字幕和配音来应对外语片,放映商干脆把原版影片上的语音声带去掉,但他们让一个人站在银幕旁边,放映时操各种不同的语调为片中所有角色“配音”。

  各国对待外语片的主流做法依然是配音,而非用字幕取代配音,在大众外语水平较高的国家也不放弃。这一点,对过于单一地推行字幕片的国内电影市场是不是有所启示呢?

  童年回忆的译制片会真的消失吗?

  “活着,还是不活?”在电影《王子复仇记》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对白,似乎是近年来,对我国译制片生存与否的一个悲怆提问。那么,是什么影响了译制片“活着”?

  有人认为,是英语的逐渐普及使更多观众习惯于看原版电影。曾参与《尼罗河上的惨案》、《第四十一》、《孤星血泪》、《红与黑》等经典译制片配音的苏秀却不这样认为。她说:“越来越多的观众想看我们当年配音的老片,甚至引发了一场淘碟的热潮,反过来又促使碟商出了更多的老片。很多影碟还特别标明了 上译经典 。所以我认为,近年来译制片走向低谷,和人们提高英语水平毫无关系。”

  她说,甚至过去从来没有上演过的影片,也以影碟的形式跟大家见面了。她介绍,成都的一位观众把自己收藏的60多张影碟称作“无价之宝”。

  译制片导演张云明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他塑造了很多经典配音角色,如《西游记》里的唐僧、《末代皇帝》“溥仪”、《乱世佳人》“白瑞德”,《佐罗的面具》“佐罗”等等。他表示,现在很多观众更加喜欢看原声字幕版,甚至有观众认为译制片中文对白版早晚要被淘汰。但是以他做译制片工作至今已近30年的经验而言,他认为,译制片不可能消失,这种再创作的艺术形式会被观众认可、得到发展的,只是需要些时间而已。

  张云明同时坦言,观众对于部分配音版译制片的偏见不是毫无来由的,说到底还是自身没有做好。据他透露,迪士尼公司为了保证各个国家配音版的高质量,会有创作说明,前期试音,后期录音、混音审查等一系列规范流程,而这些恰恰是国内配音译制行业所欠缺的。

  “只有以更加规范化和高要求的制作标准,以精雕细琢的艺术创作态度对待这项工作,让配音版发挥出中国语言的独特魅力,观众一定会喜欢上译制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原版”,张云明说。

  (综合北京青年报、海外网、解放日报、中国青年网消息)

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