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3

“小黄文”被贴优秀作文标签 学习类App问题多多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近几年,“人手一机”成为常态,高举各色旗帜的学习类App便喷涌而出。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学习类App在“科技改变学习”的“动人”理念下,在某些角落中也隐匿着“垃圾”。

  浙江在线杭州11月1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近几年,“人手一机”成为常态,高举各色旗帜的学习类App便喷涌而出。据《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9001.4万人,未来几年还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9年预计将达到1.6亿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据了“半壁江山”。

  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学习类App在“科技改变学习”的“动人”理念下,在某些角落中也隐匿着“垃圾”,这种现象也许并不普遍,但是当使用者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时,哪怕少量的“污垢”也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26.jpg

学习类App层出不穷。网络图

  “荤段子”被贴上优秀作文标签

  “他原来跟我说过,我们之间只能是性的纯洁,不可能有爱。”刚上初中的吴北跃用“某某帮”搜索优美语段,弹出的第一篇推荐作文就是这个,文章里边的细节描写更加辣眼睛。吴北跃说,这篇“推荐作文”的阅读量为2090,还有51条弹幕评论。

  令人大跌眼镜的还在后面。吴北跃接着往下翻,发现App中夹杂的“小黄文”真是不少,有的还被贴上了“优秀作文”的标签。这么一看,第一篇的尺度竟已算是小的了。但据她所知,目前全班的76人里,大部分同学都在用这款App。

  不过学习类App“涉黄”绝不止这一家。

  前不久,成都的小鑫就因为一款“学霸君”的学习类APP,与家里发生激烈的争吵。吴女士介绍,小鑫是高中生,最近家人给他买了智能手机。“他说可以在线刷题,买手机时也说了,手机要多用在学习上,不能带去培训班”。

  与家长的口头协议,小鑫遵守了,平日上完培训班回家后,就回房里学习。最近,小鑫白天打瞌睡的现象越发严重,引起了家人重视。吴女士说,“我开始担心他是刷题太久,没休息好,就想进房间提醒下,哪晓得发现了大问题”。原来,当时小鑫盯着手机屏幕太出神,吴女士走到身后时,他都没缓过神来。“我看他到手机上全是荤段子,当时就把他手机收了”。随后,小鑫几次试图夺回手机,在与家人争吵时,他将家里东西打翻。

  而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安徽的高二学生袁言在手机里下载了名为“某某斩”的背单词软件。但才使用了一个多月,就“撞”上了两次黄图、一次荤段子。“背单词时出现的配图和例句常常带着些暗示、挑逗的意味。”袁言说,一次晚饭后同爸妈一块儿散步,袁言边走边看“某某斩”里的英语视频,“一男一女的对话内容特别‘污’,爸妈就在边上,吓得我赶紧关上,回家就卸载了。”

27.jpg

家长的担心。网络图

  App捆绑作业让家长喜忧参半

  很多人觉得“藏污纳垢”的学习类App是学生和家长自己找的,其实,某些学校老师推荐的App也并不是毫无瑕疵。

  江苏的妈妈钱微最近很纠结。女儿刚上三年级,班里的英语老师要求家长下载“某某作业网”,学生在这个App上在线完成作业。

  “既然是老师认证的,一定错不了。”钱微说。

  的确,自从用了这个App,原本对英语“不感冒”的女儿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口语能力也有所提高,“如果哪天老师没发布作业,她还挺失望。”这令“80后”妈妈钱微颇为惊喜。

  不过,欣喜之余,钱微渐渐发现,这个App之所以吸力如此之大,是因为其游戏的外壳,学豆的奖励机制(学豆可以换奖品),还有各种学霸榜单排名。“班里的同学都在比排名、赚学豆,有同学为了赚学豆花钱充了VIP,还有作弊刷学豆的。”女儿的话让钱微大跌眼镜。

  郁闷的钱微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抱怨:“学习App里bug多”,结果引来很多家长的留言:“App里的游戏成分过多,孩子很容易上瘾、产生依赖,而且内置不少充值服务,显然脱离了教育的主题。”一位家长这样留言。

  四川的王先生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他的小孩在成都市高新区芳草小学读一年级。王先生向记者反映,本来之前孩子一直在使用“某某端”,可在10月中旬,老师奖励给他家小孩学豆,每次做作业就会提示下载“某某家长端”领取学豆,“如果不下载家长端,孩子的作业就无法继续做,后来我没办法就只好下载了家长端APP。”

  学习类App捆绑上学校作业,让家长们亦喜亦忧。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是好,但App里五花八门的附加物使学习变了味,不免让孩子们初心难保。

  平台运营商对发布内容负有审查义务

  学习类APP是网络时代的新事物,但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跑偏”,其主管者——APP平台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

  更为严重的是,学习类APP的使用主体是广大中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好奇心与模仿能力强,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尚有所欠缺。平台对涉黄信息缺乏监管或监管不力,不仅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色情物品的规定,且很容易对孩子的身心造成隐秘而长久的伤害,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也是法律对向未成年人传播淫秽色情物品从重处罚的主要原因。

  四川凡高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小明表示,学习APP平台多为未成年人使用,出现“黄段子”,平台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发现问题后,平台必须及时处理,否则将受到相应处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软件平台虽然只是一个网络服务提供者,但其面对的使用对象是未成年人,因此应该承担更高的注意义务。对于使用者发布的内容,软件平台具有审查义务,尤其是面对未成年使用者,更应当把审查放在重中之重。此外,跟帖评论的内容也是软件平台内容提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包括在审核范围内。

  对此,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律师牛宝源持相同意见。他认为,软件平台被认定涉黄,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凡是涉及违法的事情,都应当就严不就松,尤其是涉及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事情,不能有半点松懈。因为,软件平台本来就应当具备检查其平台状况的责任及能力,否则就应当关闭。

  (综合中国青年报、成都商报、检察日报、澎湃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