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喝王老吉能延寿10%?576只大鼠实验得来的结论靠谱吗

编辑:金林杰
导 语

在近日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上,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此言一出,引得舆论哗然。

1.png

王老吉(网络图)

  浙江在线杭州12月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林杰)在近日举办的《财富》全球论坛上,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国家863计划研究结果表明,喝王老吉可延长寿命大约10%。”此言一出,引得舆论哗然。

  12月6日晚,王老吉回应称,这一结论是通过对576只大鼠样本为期两年的安全性实验中得出的。实验发现,王老吉凉茶实验组的大鼠存活率优于对照组,显示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可延长动物寿命。

  但这一回应显然未能平息外界的质疑。“我认为可信度比较低,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针对“喝王老吉能延长10%寿命”的说法,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表示,虽然王老吉凉茶中含有多种药材,但含糖量也很高,长期饮用不可避免地会摄入大量糖分,也会使得中药材的保健作用大打折扣。

  4年前就已经发布过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老吉提供的资料显示,2010年,王老吉“功能性食品安全评价因子研究项目”成功入选国家863计划,经过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的项目研究,2013年6月就公布“长期饮用王老吉凉茶可延长动物寿命”的结论。

  根据历史资料,广药集团在2013年还专门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当时提供给媒体的资料里提到了人体实验的情况:“按照功能性食品的人体食用规程开展相关研究,初步发现受试者的肝肾功能、血脂分型、血常规等体检指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情绪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喝王老吉凉茶有利于健康”。自从这一研究的阶段性结果公布以来,王老吉就不断以“喝凉茶延年益寿”为口号在各大媒体上做广告。

  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凤忠表示,由于大鼠与人属于不同物种,在大鼠试验中取得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体。据报道,王凤忠介绍,相关功效的试验往往需要果蝇、大鼠、猴子等一系列动物试验,最终再进行人体试验。由于人体构造的复杂性,许多在动物身上起作用的成分可能对人体影响并不大,“如果说要延长人类寿命10%,那大鼠试验中至少需要延长寿命30%。”

  专家:谁也不敢说可以提高人类寿命10%
  业内普遍认为,喝凉茶与延长寿命之间没有必然关系。王凤忠介绍,目前在功能性食品的相关试验中,并没有类似“延长寿命10%”的说法。“现在谁也不敢说可以提高人类寿命10%,即使是药品,也不敢宣称有这样的功效”。

  华大基因CEO尹烨直接否认了曾为“喝王老吉能延长寿命”一说“点赞”:“虽然我也喝王老吉,但不代表认可此结论。关于人类寿命延长是个综合课题,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单一因素能形成如此显著的差异。”

  王老吉凉茶配方的原料是“三花三草一叶”,即菊花、金银花、鸡蛋花、甘草、夏枯草、仙草、布渣叶”,其下火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黄酮类物质。至于配方中的哪一味药材具有所谓延年益寿的功效,专家认为,尚不明确,且无法将成分拆开来谈疗效。

  王老吉此举或意在营销

  在多位专家看来,王老吉此次宣布延长寿命的科研成果更多是营销手段。12月4日,王老吉举办“190周年主题活动之1828罐发布仪式”正式发布王老吉1828罐新品。据介绍,此次新品借由传统与现在相结合的设计语言,将王老吉文化触达到更多青年消费群体中。公开资料显示,其主要的原料是“三花三草一叶”,即菊花、金银花、鸡蛋花、甘草、夏枯草、仙草、布渣叶,凉茶下火的主要成分为天然黄酮类物质。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方地区消费者有喝凉茶祛火祛湿的习惯,王老吉作为中药植物饮料确实有祛火祛湿的功效,这有一定的中医理论作为支撑。

  朱丹蓬表示,明年是王老吉品牌诞生190周年,为此王老吉还推出1828罐新品;另外,王老吉是此次《财富》国际科技头脑风暴大会惟一一个饮料企业协办者;加上现在到了凉茶冬季里旺季的开始,临近年终火锅等饭局逐渐增加。综合上述三个节点可以看出,目前王老吉在营销宣传方面进入新的高潮。

  也有分析认为,王老吉通过中草药成分宣传降火功效无可厚非,但如果上升到延长生命上面有点营销过度。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王老吉此次宣布能够延长寿命的营销手段体现了公司对大健康产业理解的浮躁,在整个行业增速放缓后没有潜心去研发和寻找新的增长点的基础上,盲目去做夸海口的事情来提升产品高端化从而误导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合逻辑的事情。“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进行导向性宣传,企业只能把自己推向远离消费者的地方。目前我们在生命科学方面没有做深入研究,企业打出产品具有某些生命意义上的功效这本身就是企业浮躁心态的一种表现。”宋亮如是说。

  (综合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网、北京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