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0

一家人7代隐居深山走红 归隐为啥成年轻人的“梦想”?

编辑:周舸
导 语

近日,有网友曝出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崔家峪村北的一座大山山顶上,有一个家族在那里隐居。


3035954_857204.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12月20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近日,有网友曝出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崔家峪村北的一座大山山顶上,有一个家族在那里隐居。那里没有我们常用的现代化产品更没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和水电煤气。家里只有三人,王京桂和两个儿子刘延灵、刘延启。据刘延灵介绍,他们家世代在这座大山上居住,至今已经7代了。

  近年来,不少人选择“归隐”的消息频繁见诸于报端,在网络上发酵,在那些自诩“空巢青年”的年轻人眼中,“隐居”俨然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那么,“归隐”为啥成了那些年轻人的“梦想”呢?

1J14W552-0.jpg

  网络图片

  7代人隐居深山为哪般

  这个生活了7代人的地方,以前人们习惯称其为“闻师父洞村”。民间传说,商朝时期的闻仲在这座山上的一个天然石洞隐居,并修炼成仙,因此这里就被人称为“闻师父洞”。刘延灵47岁那年突患脑血栓,因为没有钱治病,在医院稍微稳定了病情后,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大山上。就算身体不好,但也只想回到山上,不过回到山上没多久就痊愈了。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想过离开这里?

  据了解,当有人问到刘延启为什么不搬家,回到现实生活中去时,刘延启说,父亲去世后,为了能照看着80多岁的老母亲,同时也想过安静、与世无争,不争名夺利的日子,就自己回到山上隐居了。刘延灵手指方向就是以天然石洞为基础修建的石屋。因为地处偏远,又是在大山上,这里至今没有通电,平时生火做饭都是用柴草,刘延启说在山上最不缺的就是柴草。

  如今他们一家三口人住在山上,习惯了清静,不争名夺利的生活,吃着山菜,住在石屋石洞内,粗茶淡饭,与世无争。跟城市里的喧闹,处处勾心斗角相比,这样的生活也是另一种活法,简单实在,更令人向往。是啊,每个人的活法都不一样,有的人想着自己大富大贵,但是有的人喜欢平平淡淡。

20170228124734_ed5105e629c1241c072bffeb2917caaa_16.jpeg

  网络图片

  年轻人归隐山林成时尚?

  提起隐居,是近年来比较火热的一个词。很多年轻人逃离北上广,逃离城市生活,逃离稳定的朝九晚五,去山里或乡野间,盖一座房子,开始过起逍遥的世外桃源生活。

  28岁的王一空(化名)是豫东人,他20岁前往到嵩山峻极隐居修行,至今已有9年。在山上,他不与外界联系,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功、打坐、读书等,过着清苦贫乏、与世隔绝的生活。

  29岁的画家冬子(原名张二冬),学美术出身。他说,选择隐居终南山的原因很多,足够写一篇长文,“只是更多的是对西安的某种情结,或者是对民族文化根基的某种依赖吧”。

  1991年出生的钟嗣源,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工作,选择在叙永县丹山玉皇观出家,成为泸州市全真教龙门派最年轻的女道长。

  1992年出生的女孩祥子。21岁时就走遍大半个中国和大多数东南亚国家。2013年,祥子到了终南山,然后开始隐居。

6.jpeg

  网络图片

  调查:8成受访者想过去隐居

  现代都市中,究竟有多少年轻人想要去隐居?

  根据某周刊曾经进行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约1700多人中,20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占据了调查样本的绝大部分,这些人大多居住在城市之中。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根据统计,居然有83%的人有过隐居的念头。而在被问及要隐居的原因时,社会浮躁、工作压力大以及人际关系复杂为三个主要的方面。

  很多人并不认为只有身家丰厚了才能去隐居,“衣食无忧后就去隐居”占据了想要隐居者的最大比例。

  是归隐还是规避?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和不少人探讨过他们隐居或者要去隐居的动机,而选择一个适合的生活方式,是主要的答案。

  事实上那些有冲动去隐居山林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只是想规避高企不下的房价、加班加点的生活、纠结烦恼的人际关系……对于现代化的新鲜事物,他们可一点都不讨厌。现代人的骨子里根本不想隐居,就像古代名人骚客归隐多以“被贬”、“落榜”、“仕途不顺”为由,都是因为不愿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苦恼。

  那些选择归隐而且过得自在的人们,我们当然是非常欣赏和艳羡。但如果这只是为了规避现实问题,在命运面前选择懦弱,那所谓“返璞归真”的生活可就毫无滋味了。

  (综合中国网、合肥网、湖北日报等报道)

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