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

91.4%受访家长因接送孩子上下学苦恼 盼推广弹性离校

编辑:吴盈秋
导 语

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江苏省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全面实行“弹性离校”。伴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推进,很多小学放学时间都提前到下午三点半左右。南京市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

timg (4).jpg

  浙江在线1月1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吴盈秋)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江苏省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从每学期开学第二周起全面实行“弹性离校”。伴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推进,很多小学放学时间都提前到下午三点半左右。接孩子成了不少家有幼儿、小学生的双职工家庭面临的难题。南京市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家长们的关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8位幼儿或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4%的受访家长常因接送孩子上下学而苦恼,94.8%的受访家长希望推广南京市的“弹性离校”做法。

  参与本次调查的家长中,95.5%来自双职工家庭。其中,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占32.2%,二线城市的占44.5%,三四线城市的占17.8%,县城、城镇的占4.3%,农村的占1.2%。

  70.9%受访家长在孩子放学时还上班

  调查显示,91.4%的受访家长常因接送孩子上下学而苦恼。相对来说,双职工家庭(92.6%)比非双职工家庭(67.8%)更容易遇到这个问题。在接送孩子的安排上,44.2%的受访家长与爱人轮班,32.7%的受访家长请家中老人帮忙,其他还有与邻里或同事轮班(11.9%)、专门请代接人员(5.8%)、保姆接送(2.7%)。

  在接送孩子的具体困难上,70.9%的受访家长在孩子放学时还上班,抽不开身。47.3%的受访家长称自己家离学校较远,孩子睡不醒,早上送孩子和打仗一样。其他还有学校与上班地点相距甚远或方向相反(44.9%);老人帮不上忙,接送孩子只能靠自己(33.0%);上班期间抽空接孩子耽误时间影响工作(26.6%)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表示,小学生接送难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近几年因为教育部门实行了严格的减负政策,让小学课程及学生课后作业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放学时间也提前了,有的地方出现了“三点半现象”。即小学下午三点半放学,而家长们此时正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每到孩子放学的时间就不难发现,来接孩子的家长中老人特别多,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组成了‘接孩子大军’。一些学校周边因此出现了托管机构,而其中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59.6%受访家长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为校方课后托管提供政策支持

  调查中,95.8%的受访家长认为没时间接送孩子的普遍难题应引起重视,94.8%的受访家长希望推广南京市的“弹性离校”做法。

  张宝义认为,南京市的“弹性离校”政策开了一个好头。“天津市也出台了从2018年春季学期起,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原则上下午五点结束的政策。这些举措值得大力推广。当然,推广中可能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学校方面的职责问题。”张宝义分析,孩子晚放学或弹性放学,会增加学校的工作负担,而且在看管过程中发生问题,学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调查中,针对如何解决接送孩子的问题,59.6%的受访家长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为校方课后托管提供政策支持,53.2%的受访家长希望学校以课后兴趣爱好班的方式延长在校时间。其他还有家长自发组织“家长联盟”,共同解决接送问题(41.1%);学校安排值班老师统一提供托管服务(43.9%);校车接送孩子(29.4%);为孩子报学校附近课外培训班或晚托班,做好中间“衔接”(25.2%);社区提供孩子接送托管服务(24.4%)等。

  张宝义建议,允许学校积极引进第三方教育机构参与学生的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利用放学后的这段时间。“当然,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严格准入门槛,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将接孩子难的问题与课后教育一并解决,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新的切入点”。

  “中国式接送孩子”潜藏家长无数辛酸

  为什么接送孩子上下学成了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头等大事?是因为中国的家长太溺爱孩子?还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太娇弱?让我们来听听家长们的心声。

  32岁的陈女士说:我原本在一家外企工作,是一个典型的职业白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因为父母都在外地,没办法帮忙照顾孩子,便只能辞职在家当上了家庭主妇。儿子今年8岁了,从幼儿园到小学,我每天风雨无阻地去接送他。学校要求7点半到校,我早上必须6点起床给孩子做早饭,6点半把儿子叫醒,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后便送孩子去学校。因为儿子体质比较弱,担心在学校吃不好,中午还要把儿子接回家吃午饭。这样,一天光接送孩子就要来回跑6趟,简直比上班还要辛苦,其中心酸也只有自己知道。孩子贪玩不好好学习的时候,我气就不打一处来。为了他,我连事业都牺牲了,他怎么这么不懂事呢?

  65岁的张大爷说:自从退休后我就和老伴搬到了儿子家,帮着儿子带孙子。儿子、儿媳工作都很忙,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指望不上。我们退休了也没什么事,帮忙带带孙子也减轻一下孩子们的负担,这一看就是10年呀。老伴负责在家做饭、打扫卫生,我主要负责接送孙子。以前上幼儿园是在小区里,接送挺方便,现在孩子上小学了,学校离家比较远。一开始坐公交车接送孙子,中间要倒两次车、坐十多站。早上送完孩子,坐车回到家就快中午了,吃完午饭稍微休息一下,我就得准备出门接孩子了。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明显感觉体力不支了,就盼着孩子快点长大,上了初中我就不用去接了。儿子上学那会哪有人接,自己就走回家了。那时候学校离家近,路上也没什么车,基本上没有人接送孩子。可现在时代不同了,马路上车多人多的,让孩子自己回家终归是不放心呀。家里就这么一根独苗,我们辛苦点也值。

  45岁刘女士说:女儿出生后,我们全家就都围着她转,上下学都是我和孩子爸爸轮流去接送。我们是事业单位,要求特别严。每个月光迟到早退,领导就要数落我好几遍,可是孩子放学早,有时候单位不下班,没办法我还得厚着脸皮跟领导请假。现在上初中了,天天放学后我还得把她接回家。一来,现在孩子正值青春期,每天接送,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她的思想动态,防止她早恋影响学业。二来,毕竟是女孩子,家长更不放心。虽然女儿多次要求自己上下学,可是现在社会上事故太多,尤其是女孩子受害的例子太多了,想想都让我们坐立不安呀,所以再辛苦我们也得坚持接送。

  各地相继探索弹性离校制度

  去年春季学期开学以来,南京市所有公办、民办小学开始实行;西安市于去年3月在60所小学试点,去年9月在全市小学铺开;沈阳则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全市普通中小学校全部纳入弹性离校……

  学生自愿、免费参加,可自行做作业,也有社团活动

  西安市的政策规定,凡学校正常放学后按时离校有困难的小学一、二、三年级学生(含民办小学)均可延时离校。以家长自愿报名、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以任何方式拒绝或推诿。有困难学生离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下午6点,实行“弹性离校”一周不少于4天。西安市小雁塔小学副校长杨智说,孩子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冲突、老人年迈,父母上班地点距离学校远,工作繁忙,不放心外面托管班管理等,是家长申请原因栏里填写的主要原因。据统计,西安市2017年秋季小学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实际参与人数达105407人,参与率为35%。

  “女儿放学早,我们双职工家长确实难以长期请假早早来接孩子。以前只能依赖校外的‘小饭桌’,不仅增加了额外的负担,而且孩子太小我们也有点担心。弹性离校真是帮我们解决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南京一位三年级学生家长宋女士说,弹性离校灵活度较大,如果临时有事,经过学校同意只参加几天或者只有几天不参加也可以,夏季时学校还设置了3个接孩子的时间点,自己很放心。根据规定,南京市弹性离校的冬季上学时间段,托管结束时间原则上为下午5点,非冬季为下午6点。目前申请学生约占南京市小学生总数的18.4%,达到7.2万余人,较上学期增加1.2万余人。

  沈阳市的弹性离校则覆盖了全市普通中小学校,沈阳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全市约81.7%的小学生参加。

  学生自愿、免费参加,教师辅导答疑、不讲新课,学校提供教室、场馆及活动课程,是各地弹性离校的共同特点。在沈阳,延时期间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如果孩子少,就以写作业为主,如果孩子多,就开展社团活动。负责弹性离校的老师可以自由申请。比如低年级的孩子作业少,完成作业后主要开展了阅读课和影视课。”沈阳市童晖小学校长李丹阳介绍。目前,各地多数学校仍以延时看护为主,安排专人照管学生自行做作业、课外阅读等,不能进行各种形式的补课。

  财政提供专项经费补助,延时照管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

  免费提供延时照顾服务,对许多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确实解渴,但对学校而言,这意味着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和管理成本的提高。

  目前,弹性离校工作主要由校内教师承担。“延长工作时间,不少教师都有畏难情绪。给予适当补助,也能让教师有劲头”,李丹阳说,“市教育局把经费拨到了各个学校,经费能保证每个教师每小时补助45元。”沈阳市弹性离校每年需要资金约2.2亿元,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且列入财政预算,无需区县(市)配套。

  在西安,各区县政府是行政区内弹性离校工作的实施主体,承担主要职责。实行弹性离校的学校获得财政专项补助,补助经费按照300元/每生每年标准,主要用于相关人员补助、水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使用等。所需资金由市与区县分担。

  在南京,大多数学校“自管自办”的模式,累计参与教师超过20万人次。南京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弹性离校工作的补助和奖励,市区两级专项资金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400元标准落实。据测算,弹性离校为家长节省费用3.6亿元。

  为了缓解人力压力,有的学校返聘退休教师,有的学校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吸引各区关工委、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机构和团体提供公益性服务,还有的学校通过“自管他办”的模式减轻本校教师负担,例如,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与一家社会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协议,由其派遣专门的老师,在小学图书馆内照看学生。过去一年,这一形式同样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几位家长坦言,这种模式既不会太影响老师们的日常教学安排,又能保障孩子们有安全可靠的环境,是种双赢。

  弹性离校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孩子留校时间拉长,申请弹性放学的家长来接孩子的时间也有早有晚,有的家长多次过点还没来接孩子,又无法硬性约束……这些都让学校始终绷着安全这根弦。

  大多数家长认为政策便民,希望提高弹性时间的“附加值”

  学校与教师的不易,家长们看在眼里。红衣妈妈说,据她了解,孩子班级里50多个学生,只有三四个申请了延时离校。“主要原因是下午4点半放学后,学生可以参加学校里开办的兴趣班,课程有手工、科学、田径、舞蹈等,种类很多,周一到周五都有,价格也不贵,一个学期一两百元到七八百元。兴趣班结束就差不多下午5点半了,不需要再申请延时离校。另一方面,家长也不想给老师添加麻烦,这儿的老师都很负责,工作很忙,相互体谅一下,家长自己能克服的困难就不麻烦老师了。”

  一旁的银衣妈妈接过话茬:“送到兴趣班是可以晚点来接孩子,但这几个月下来,我发现上完兴趣班以后,下午5点半放学,回家吃完饭差不多就得晚上7点多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很紧张,影响晚上休息。所以这个学期的兴趣班上完后,不准备再给她报了,还是要让家里老人早点来把孩子接回去写作业。”

  杨智称,弹性离校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但仍有学生在校外托管班,或按时由父母接送。也有家长表示,有的学校在实施弹性离校后,只推迟了半个小时放学,对于工作单位距离学校较远的家长来说,“弹性”还有点小,“由于学校没有晚餐,接孩子太晚怕把孩子饿着,所以只能把孩子送到‘小饭桌’”。

  采访中,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弹性离校是一件便民实事,但也对学校在“弹性”的内涵外延上提出了更多期待。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戴兴海告诉记者:未来将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源进学校,让弹性离校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还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智能化平台,对各校弹性离校的情况进行更为及时的反映和高效的管理,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不过,如何让弹性离校真正破解“三点半难题”的尴尬,而不是流于形式?怎样既提高弹性时间内容“附加值”,又确保孩子安全?一旦引进社会托管机构,如何避免其向孩子们打广告等商业行为,不让政策走样?对政府和学校来说,考验还在继续。

  (综合中国青年报、人民网、齐鲁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