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9

你上一次推心置腹是什么时候?“屏社交”正谋杀“深社交”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目前,中国大约7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手机,24%的未成年人时时刻刻都在线上。“屏社交”时代的洪流早已全面到来,不知不觉间渗透入我们的生活。

  浙江在线杭州2月9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人,生而具有社会属性,需要通过社会交际来获取生存信息。然而,你有多久没有和朋友坐下来,畅快淋漓地谈天说地?你还记得上次与爱人推心置腹地聊天是什么时候?

  对于很多人来说,“屏社交”正在取代原始社交模式,尽管他们渴望拥有社交,却还是无可奈何地沦为了屏幕的“奴隶”。有调查显示,在智能手机上投入了太多时间的人感觉到孤立,62%的人表示自己主要通过“朋友圈”获知信息,但是对身边人和事没有兴趣。57%的人表示在阅读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后,容易对现状不满。

4.png

  “屏社交”时代全面到来

  过去几年,移动互联网和屏幕社交席卷中国。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翻了将近两倍,且依然保持上升趋势。在每天平均4个多小时的上网时长中,有近七成的时间用于社交网络。

  目前,中国大约75%的青少年拥有自己的手机,24%的未成年人时时刻刻都在线上。“屏社交”时代的洪流早已全面到来,不知不觉间渗透入我们的生活。

  手机是“屏社交”中的第一屏。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端的用户增量主要来自小城镇和乡村等偏远地区,而且多是处在没有无线网络的环境中。对这部分用户来说,手机屏不仅是重要的社交屏,亦是唯一的社交屏。对城市用户来说,手机也仍是最普遍的社交第一屏。

  今天,绝大部分人手机不离身,并频繁地更新换代。手机已经高度“进化”:手机上的“屏社交”软件及各种应用程序,诱使人们与手机难舍难分。手机最初作为一个通话工具,从短信时代就开始大量占据人们的非通话时间。在屏社交时代则变本加厉,与之24小时亲密做伴,这可以称之为“手机依赖症”或“屏社交依赖症”。人们找不着手机时慌乱失措,真恨不得把手机植入体内,使之成为自己的“器官”。

  耐人寻味的是:似乎我们对待自己任何一个“器官”的关切,都不如手机这个“机械器官”来得频密。手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的器官,是因为它能联网,它萃取了我们的“关系”,使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得以在扁平的屏世界进行重组和类聚。然而,“关系”经过萃取,在“屏社交”里将进化成另一种样貌。

5.jpeg

  你上一次“深社交”是什么时候?

  如今,任何一种新社会行为的产生都很难忽略互联网的推动作用。在互联网大范围普及之前,人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框定在既定社会关系中,获得“邂逅”“偶遇”的机会很难。现在,互联网给人类的交往行为提供一个低风险、高隐秘度的沟通空间,于是一种“低成本、匿名、无压力”的关系模式也应运而生。

  “屏社交”的扁平化,还带来了另外一些人际结构的再造:从现实加进屏中的关系未必是稳固的,而单纯由“屏社交”发展而来的朋友,未必是不稳固的。

  人类学家霍尔把人际距离由近及远,分为亲密距离、私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众距离。在屏外社交中,我们在潜意识中会有这种心理分殊,这就像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说的差序格局。

  但在“屏社交”中,差序格局被揉碎了,重新捏合在一起的是更加简单化的二元关系,人际交往的线条基本上一目了然。正如《社交红利》一书中指出:“你的好友即整个世界。”

  也正因如此,要建立亲密关系、实现深社交,变得越来越难——因为我们从潜意识中取消了它。人们松散地聚合在屏上,我们一直都在一个群列表中,也在对方的通讯列表里。在“屏社交”中,社群的存废、升级,总在发生。

  社交网站也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你发了一个帖子,就会关注朋友给你点赞了吗,几个人给你点赞,点赞多,你会有短暂的快乐,点赞少,你会难过,然后绞尽脑汁再发一个。

  演讲结束了,听众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当他们步出讲堂的同时,几乎所有人都掏出了手机。想到此情此景也许我们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安理得地掏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个屏。

3.jpg

  “屏社交”让我们更加孤独

  目前,“屏社交”的特点是:以文图为主,音、视频为辅。而人本身是个“色声香味触”多维运作的“多媒体”。这就决定了“屏社交”的交流通常需要由想象来补齐语义。于是,社交工具都提供多套情绪图标,弥补文字沟通中的情绪缺位。而图标之不逮,又由简单的网络语言补之。所以,“小伙伴”、“亲”“么么哒”等网络用语,能够迅速流行。

  为什么需要这样的网络口语?因为网络交流听不见语气和语势,只萃取了语意。这不足以交流,又常常引起歧义,招致不快。特殊的网络语言是“屏社交”里面的语气和语势,补齐了“屏社交”中的情感缺失。因为,那些在屏交流中让人不适的人,很难再次发生新对话,这与现实中网友“见光死”是同样的逻辑。

  “屏社交”在缓解我们孤独的同时,又让我们重坠孤独。一项调查显示,在智能手机上投入了太多时间的人感觉到孤立,62%的人表示自己主要通过“朋友圈”获知信息,但是对身边人和事没有兴趣。57%的人表示在阅读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后,容易对现状不满。

  “屏社交”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存在感。它以其技术便利,最大程度地释放了人们难以餍足的贪欲,却无法帮助我们消化不断囤积的社交欲念和严重过剩的社交存量。

  因而,当下我们的社交从来没有这么透明和做作——人人都并不真的在乎别人怎么样,却都乐于分享自己的状态,等待别人作出反应。如果没有人点赞跟帖,这条动态似乎就是不存在的.

  (综合半月谈、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