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3

过年怎能没瓜子?可你知道中国人啥时候开始嗑瓜子吗?

编辑:沈正玺
导 语

春节又到了,各大电商和实体商户都展开了热烈的年货促销活动。而在年货当中,自然少不了以瓜子为主的各类坚果、炒货。你有没有发现,一旦坐下来看着剧、磕着瓜子,就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

timg (2).jpg

  浙江在线杭州2月1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沈正玺)“3个人加班加点,越临近过年越是忙不过来了。”2月11日一大早,在乌鲁木齐一场年货展会上,白翠玲姐弟3人忙得不可开交。白翠玲的弟弟说,除了在展会现场销售,还有市民打电话订瓜子。白家姐弟销售的这种每袋1.1公斤重的炒瓜子今年走俏年货市场,零售价格25元,从1月25日开始到现在已经销售了3万多袋,还有几天才过年,应该还能迎来大批量订单。

  春节又到了,各大电商和实体商户都展开了热烈的年货促销活动。而在年货当中,自然少不了以瓜子为主的各类坚果、炒货。你有没有发现,一旦坐下来看着剧、磕着瓜子,就有种停不下来的感觉?你又是否想过,咱们中国人那么爱嗑瓜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俗或者说习惯的呢?先人们嗑瓜子也是我们现在吃的这些品种吗?

timg (4).jpg

西瓜子(插图来自网络)

  嗑瓜子,从西瓜子开始

  如今,年货市场上卖得最多是葵花子,人们家里吃得最多的基本也都是各种口味的葵花子。但是嗑瓜子这件事在我们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瓜子界最早的“主咖”就是葵花子吗?

  其实我国嗑瓜子的习俗在明代已经流行。从历史渊源来看,西瓜子是真正意义的“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西瓜子可食的是元代《王祯农书》:“(西瓜)其子爆干取仁,用荐茶易得。”在明清两代,没有其他瓜子能撼动西瓜子的地位。而且嗑瓜子的习俗传入了宫廷,明代《酌中志》中记载了明神宗朱翊钧“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

  民国时期名噪一时的瓜子大王“好吃来瓜子”、改革开放后最早商业化的“傻子瓜子”,出售的都是西瓜子。

  西瓜子流行的背后,是中国人对于西瓜本身的热爱。西瓜最初由古埃及人栽培,10 世纪经由中东传入中国北方。1143 年,赴金归来的南宋使节洪皓将西瓜引种至南方。在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西瓜已“南北皆有”。

timg (1).jpg

葵花子(插图来自网络)

  葵花子,后来居上取代西瓜子

  虽然中国人吃西瓜子历史悠久,但嗑着西瓜子的国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不知道葵花子是什么。

  向日葵原产北美,15世纪末哥伦布登上新大陆后它才开始被西班牙人引种到欧洲。直到1556年,随着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殖民,向日葵才和玉米、土豆一起,作为美洲农作物,经由南洋传入中国。

  与西瓜一传入就大受欢迎的画风不同,向日葵在中国长期被作观赏植物栽培,仅被零星种植。直到1930年,才在黑龙江《呼兰县志》中出现首次成规模栽培向日葵的记载。此时,民间已有食用葵花子,但囿于种植面积不广,葵花子的流行范围非常有限。

  向日葵真正在国内被大规模种植,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和随后一个时期的油料短缺。1977年,全国油料作物总产量为401.7万吨,比1956年的508.6万吨还低21%。1978年,向日葵被列入国家油料种植计划,在高密度的生产会议和技术培训下,油料计划大受成功。那之后的三年间,北方六省的种植面积由382万亩增长至1227万亩。

  上世纪80年代后,瓜子进入鼎盛时代。因为当时中国国民经济已经取得了人人都吃得起瓜子的巨大进步,以至于电影院、公园等公共场合,经常会在醒目位置提示禁止携带零食,因为只要有人群停留的地方都会留下一地瓜子壳。

  虽然仍有不少人习惯西瓜子的口味,但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葵花子迅速压倒了西瓜子。

  相比扁平的西瓜子,葵花子不仅更容易磕开,味道也更吸引人。另外,普通的食葵品种每亩可产出200千克以上葵花子,而当时产量顶级的“靖远大阪”籽瓜,每亩也仅能产出不到80千克的西瓜子。2000年末的“毒瓜子”丑闻,最终让西瓜子丢失了最后一块疆土——当时,各地都陆续检测出大量表面含有矿物油的瓜子。这种让瓜子富有光泽且不易受潮的矿物油被频繁报道,让人们丧失了对西瓜子的信任。

timg (5).jpg

葵花籽是产量表现优异的油料作物(插图来自网络)

  油料作物成零食,嗑瓜子=喝油?

  过年时,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聊天嗑瓜子其乐融融。不过能拿来榨油的农作物,含油量是不是太高?网上也一直流传着“吃瓜子等于喝油”的说法,这不免让那些嗑瓜子爱好者们心里一紧。

  其实,理性地看,若以炒瓜子为例,每100克葵花子,去壳后可食用部分约为50克,其中脂肪含量大约25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食用油的摄入量不超过25克至30克。

  另外,别看瓜子仁中的脂肪含量占了大约一半,但它身上的脂肪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其中人体必需的亚油酸约达到50%~60%。饱和脂肪仅占了14%,无胆固醇。适量的油酸和亚油酸都有降低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的作用,对身体反而是有益的。

  这也就是说,尽管我们从瓜子中摄入的脂肪与从葵花籽油中摄入的脂肪没有本质差别,但是说吃瓜子就等于喝油多少有些夸张了。

  除了脂肪,瓜子的蛋白质占20%以上,还有多种维生素、叶酸、铁、钾、锌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葵花子含有大量食用纤维,每7克的葵花子当中就含有1克,比苹果的食用纤维含量比例高得多。美国癌症研究所在有关实验当中已经证明,食用纤维可以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葵花子当中铁的含量是葡萄干和花生的两倍,所以也可以预防贫血的发生。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在葵花子的蛋白质当中含有精氨酸。精氨酸是制造精液不可缺少的成分。因此,处在生育期的男人,每天食用一些葵花子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葵花子当中维生素E的含量非常高,每个人每天只要食用一把葵花子,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维生素E的需要量。身体正常的人,每天多吃一些葵花子对补充身体内的维生素是有好处的。身体正常的人,每天吃50克左右的葵花子,就可以满足补充体内维生素的需要。

  但脂肪毕竟是脂肪,瓜子的确不宜食用过多,过度嗑瓜子也存在引起高血脂、引发肥胖的风险。

  【延伸阅读

  外国人嗑瓜子吗?

  清末,从法国来的传教士古伯察就发现,中国各地人民都在长时间、高密度地嗑瓜子,“你会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王国”。

  其实并非只有中国人嗜食西瓜进而爱上嗑瓜子,土耳其人这方面同样表现出众。2013年,土耳其人均西瓜占有量为104 斤,与中国不相上下,同样也是极为罕见的全民消费瓜子的国家。

  西班牙人和我们一样,对瓜子特别钟情。特别是现场看球的球迷们,瓜子就是他们看球的“最佳伴侣”。西班牙人嗑瓜子速度比中国人快。不过,西班牙瓜子基本上都是原味的,没有那么多香料,甚至连盐都少加。

  此外,像俄罗斯、土耳其等地跨亚欧的国家,人们也是比较喜欢吃瓜子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的人们也是吃瓜子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但日本是个例外,几乎没有人吃瓜子。因为他们认为,把食物放进嘴里再拿出来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而美国人不喜欢吃瓜子等有硬壳的食物,这可能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但他们也会吃脱壳后的瓜子,只是在烤面包、饼干时用作装饰。

  在德国、法国人们认为瓜子是鸟类和仓鼠吃的,不是人的食物。

  一嗑瓜子就停不下来?因为你一次次被满足着

  虽然瓜子并没有特别美味,但嗑瓜子却似乎有种魔力,让人停不下来。哪怕口干唇燥舌尖起泡,还是不由自主地吃了一把又一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嗑瓜子这个活动其实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小活动相对于大活动更便于实施,小目标相对于大目标更容易实现。瓜子壳给人享用美味制造了一点小障碍,但克服起来又很简单,而且还很容易掌握技巧。在单独的、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嗑瓜子)和结果(吃到瓜子)之间的时间跨度短,也就是说努力得到的反馈及时,使得参与者更容易建立起行为—努力—反馈之间的因果联系,心理就很容易得到满足,激励着你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综合新华网、科技日报、新疆晨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