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4

房子要换?工作要变?家庭要乱? 二孩妈妈为何如此焦虑

编辑:吴盈秋
导 语

生育二孩后,回答“有职业规划、努力打拼中”的女性,只有37%。相比之下,却有63%的二孩母亲表示,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感到迷茫、对未来无能为力。

  浙江在线2月2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吴盈秋)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虽然有了政策的支持,但无论是生了二孩的还是正怀二孩的,很多妈妈们仍然焦虑不减,她们焦虑什么?

  二孩妈妈的日常

u=3062021125,1514885199&fm=27&gp=0.jpg

  抱着二宝喂奶,大宝在一旁吃醋:“妈妈,你用双手抱抱我,你都好久没抱我了”;到了晚上,好不容易把娃哄睡,自己刚闭眼睛,娃一翻身马上要给娃盖被子,又醒了,睡睡醒醒天亮了又要赶着去上班;生完二娃,突然发现家里一下子拥挤了,房子换还是不换?回到职场,自己原来的位置换了人了……以上状况看上去就令人十分头痛,却是很多二孩妈妈不得不面对的日常。

  秦海红(化名)今年34岁,是一名律师,经济情况尚可,大孩5岁。2016年12月,秦海红生下了老二。女儿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不少欢笑,可秦海红的感受却是“生活全乱了。”怀孕让她胖了30多斤,却没时间没精力减肥。

  生二孩远不止多一个人那么简单。对于二孩,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去观察、照料日常,看是否有不舒服的地方。而大孩在二孩出生之后,进入一个心理“相对退化期”,通过啼哭、吵闹博取大人的注意力。这个时候妈妈需要对大孩进行更多心理层面的辅导,让他学会分享。而秦海红工作忙碌,经常需要出差加班,知道却做不到,这令她倍感焦虑。

  休完产假的二孩妈妈云会(化名)回到公司,突然发现部门项目做决策很少叫她参与了。而在生二孩以前,管理人员开会谈事、做项目都会叫上她。被边缘化之后,出差少了,补贴也少了。“养家的担子突然就变重了。”云会苦笑着说。

  方方面面的压力带来焦虑

  二胎孕妇谢萍因为怀孕激素分泌变化,导致情绪不太稳定。

  “有时候我老公说句‘你怎么当妈的,连孩子都管不好’,我立马就要炸。”谢萍希望老公能多给她一点支持和认可。

  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谁看孩子也是个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对于云会来说,现在家里有老人帮忙带小孩,给了她莫大的支持。但是令她担心的是老人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一旦生病,孩子就只能去姑姑、舅舅家“打游击”。

  到年龄上幼儿园更是个头疼的难题。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不小。公立幼儿园价格便宜,可学位有限,云会家的二宝将来只能上价格数千元的私立幼儿园。

  记者采访了解到,二孩给很多家庭带去了欢乐和希望。大部分妈妈能拥有积极的心态,但也因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普遍面临隐形的压力和焦虑。

  二孩家庭“养老焦虑”

u=3938001949,212273850&fm=27&gp=0.jpg

  2月22日,一项连续三年进行的“2.22”全国二孩家庭网络调查在广州发布。这份网络调查由母乳爱志愿服务队、微信公号“二孩妈妈进化论”、广东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广东新闻广播联合进行,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广州市妇联为本次调查提供指导,通过妈妈网等新媒体渠道征集了数千份问卷,其中二孩家庭占70%。

  在已育二孩的受访者中,有75%表示自己的“焦虑指数”位于50分以下,也就是“虽然感到焦虑,但压力可控”。但同时,也有25%的受访者表示“压力山大”。 有6.1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极其焦虑,有过极端的念头。

  生育二孩后,回答“有职业规划、努力打拼中”的女性,只有37%。相比之下,却有63%的二孩母亲表示,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感到迷茫、对未来无能为力。在受访者自己开出的缓解“二孩焦虑”的“药方”中,选择“自我成长”来克服焦虑,或者通过学习来克服焦虑的受访者,不足25%。

  调查显示,在众多的焦虑因素中,养老焦虑上升尤为明显。2016年,表示有养老压力的受访者仅为两成。2017年,回答有养老压力的受访者近三成。而在今年,表示有养老压力的受访者高达45.65%。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应辩证分析“养老压力增加”的问题。一方面,期望寿命增长,自己的长辈年龄增大,抚养长辈需要投入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医药费居高不下,抚养老人也要更多的经济,于是感到养老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自己只有一个孩子时,养育孩子的时间精力和经济投入相对较小,而自己有两个孩子时,养育孩子的投入相对较大,再去抚养老人就会感到压力增大了。

  董玉整指出,二孩家庭面临着“上有二老/四老(双独家庭),下有两小”的局面,压力当然会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晚育趋势的发展,35岁以上的孕产妇越来越多。二孩家长既要操心父母的养老问题,也要为自己担忧越来越逼近的养老问题,“养老焦虑”加倍。

  专家:化解焦虑需配套政策

  2017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和人口出生率双双下降,引发舆论对“再生一个”的热议。

  董玉整认为,生育意愿下降与否取决于内外两方面因素。从外在因素看,经济条件、社会福利、环境支撑、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业发展压力等,都会影响生育意愿。从内在因素看,社会发展使得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育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应对生育养育的时间精力都显得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不敢生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生育观念尤其是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自由发展、更加注重自我的价值实现、更加注重个体的品位生活,不再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不再将下一代当做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董玉整呼吁,要化解“二孩养育焦虑”以及“养老焦虑”,政府需要“更加给力”,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有关生育费用减免、生育期各种福利保障、养育费用支持帮助、妇女儿童健康护理、家庭收入税费调节降低、住房补助、教育补助以及大力举办0-3岁托幼机构、公共场所设立母婴室、培养更多幼教和儿科医学人才、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生育文化氛围,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综合半月谈、广州日报、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