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中国高铁为啥又稳又快 揭秘中国制造核心部件

编辑:金英磊
导 语

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大量采用了中国国家标准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多项技术已经领跑世界舞台。中国高铁到底牛在哪儿?一起来看一看。

D3F7DA9099675A8C60FEC34DA236F56647AA66FA_size215_w1080_h714.jpeg

  浙江在线3月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金英磊)高铁肇始于日本、发展于欧洲、格局大变于中国。如今,中国高铁实现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加速器”。

  中国高铁的起步比部分发达国家要晚,但现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大量采用了中国国家标准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等技术标准,在动车组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了84%,是真正的“中国造”动车。

  10年时间攻克高铁世界难题

  齿轮箱是驱动“复兴号”动车组高速行驶的核心部件,具备30年2400万公里的超长使用寿命,而这样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行驶600圈。零件的材质、密封性、抗老化性都是需要经受考验的难关。

  这样的核心部件诞生在常州的一家工厂里,工人们把这个特殊的车间称之为“智能组装线”,齿轮箱的总装工序囊括其中。在这个最重要的环节,零部件的组装对温度和湿度都有极高的要求。一场雨导致的湿度上升都会影响零部件的可靠性。

  这里之所以被称为“智能组装线”,是因为每个环节都通过数据控制,工人手中的智能扳手会根据电脑设置输出扭力,使得每一个螺栓的松紧达到一级精度。绿灯亮起时提示工人进行该项操作,而某一个环节如果与指令不相符,系统会记录在册及时报警。

  在铁路人看来,中国高铁的问世绝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其中凝结着几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晶。智能组装车间里,一部压力机正在把轴承以最原始的方法压入齿轮中央,实验结果表明,只有用这种方法,齿轮与轴承间的组合才更加可靠耐用。

  中车戚墅堰所传动技术研发部部长阙红波向记者介绍:“变速箱的技术是没有引进的,欧洲和日本觉得中国人短期不可能攻克,他们认为这方面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可以比长时间地制约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国外一些技术人员说,你们慢慢做,有个20年,30年,能把这个攻克你们已经很厉害了。”

  让外国专家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仅用了短短10年就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并在“复兴号”上大面积使用,目前已占据了国内80%的市场份额,中国高铁血统里最后一股“洋流”将被替代。

Oh4e-fyrwsqi8463824.jpg

  高铁主零件表面精度达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中国的高铁网络南北纵穿广州至哈尔滨,东西横贯上海至乌鲁木齐,最长可达2000公里,在海拔与温差的作用下,使国外最先进的高铁技术也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国外的制造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中国高铁的发展。

  陆堰龙是墅堰所齿轮制造的专家,由他制定的“中国标准”已经超过的目前所有发达国家。“看似平面的每个齿轮上其实都有属于它们的弧度,修型直接关乎着齿轮的咬合能力与磨损寿命,只有这些都达到了,齿轮箱才能保证2400万公里的超长寿命。齿轮表面要求达到微米级精度,而这样的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

  就在2017年12月,由中车戚墅堰所自主研发的高铁齿轮箱荣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的殊荣。从设计实验到零部件的冶炼加工制造,高铁的强劲势头伴随的是中国整体工业制造实力的提升。如今,“复兴号”采用的多项技术已经领跑世界舞台,中国工程师创造的“标准”正成为世界追逐的新目标。

  【延伸阅读】

  时速400公里的智能高铁要来了

  在国新办2月2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高铁控制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透露了一个大消息——400公里时速的变轨距列车正在开发、600公里时速的下一代磁浮列车也在进行研究!

  人均能耗比“和谐号”降低17%、84%的技术标准按照中国标准生产、1000多项发明专利构成技术体系……丁荣军介绍,目前我国在高铁领域的研究正驶入创新的“无人区”。

  “现在大家坐上‘复兴号’,不仅更宽敞明亮舒适、速度更快,在车上打电话的信号也更好了,这些都是能感受到的变化。”丁荣军说,“我们正在研究怎么接入媒体,让视频也能到车上去。未来大家坐上高铁,希望能像在家庭影院一样,窗口都变成电子屏幕,大家一上去之后就忘记旅途的疲劳。”

  当中国高铁遇见“人工智能”,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高铁正加速驶来。“我们由原来跟随到现在并跑,不久的将来肯定可以引领。”丁荣军表示,永磁驱动系统已经装车、正在考核,未来还将在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等技术领域发力。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经济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