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2

300元房间卖老客户380 大数据“杀熟”透支消费信任

编辑:汪江军
导 语

熟客打折扣,这是情理之事,也符合商业经济的规律,然而,网络交易却会给出截然不同的待最近。近日微博网友自述了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fPNoS7D9.jpg

  浙江在线3月2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汪江军)现今时代,什么都讲究一个“互联网思维”,无论是叫外卖,叫车还是出门旅行订购酒店,大家基本上首选通过网络订购。一方面是图个方便,另一方面是图个便宜。

  一般情况,网络订购都会有一些优惠。然而,大家没有注意的是,随着大家的购物习惯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一些网络公司却开始利用大数据搞起了“杀熟”生意,老客户不但没有得到更大力度的优惠,反而比线下还贵。

  有网友调侃,这怕是遇到了假“佛系”公司吧,不杀生,只杀熟。同时,网友也喊话监管部门,大数据“杀熟”是透支消费信任,不能纵容滥用大数据。

  熟客380生客300

  网友吐槽被“杀熟”经历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曝出了自己曾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该男子称自己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订特定酒店房间,本以为自己是常客,会比普通用户更优惠些。但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却从酒店前台了解到自己被“宰”了。据悉,这家酒店淡季的价格在 300 元左右,然而他住酒店多次长年价格都是 380 元到 400 元。

  为了验证自己是否被“杀熟”,男子便用朋友的账号登陆该旅行网站查询,发现酒店房价为 300 元,而用自己账号查询还是 380 元。对此,网友纷纷表示并不意外,不少网友都称有过“被宰”的经历。

  “我第一次听到,非常震惊。”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向记者表示,这不是正常的收益管理,而是通过欺骗得到更大收益。

  随后,不少网友纷纷跟帖:

  “我和同学打车,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

  “选好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价格立马上涨,甚至翻倍。”

  “我老公消费比我低,开通不限流量服务的时候,他只要开通88元的套餐,我必须得开通138元的。”

  “同买一场电影,我的37元,同事32元,就因为开了会员??”

  “……”

1122463012_15197740697491n.jpg

  “杀熟”现象普遍存在

  消费者要勇于维权

  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将网民的消费信息、生活习惯、个人隐私等收入囊中,成为最懂你的人。事实上,即便你的消费习惯、网络轨迹可以瞒得了枕边人,也瞒不了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应当被宽容的“人肉搜索”,将它用到牟利上,更违背法治精神。受利益的蛊惑,不法网络商家“杀熟”现象的普遍存在,用价格玻璃杯隔离钟爱你的商家,这不仅是不地道,也涉嫌欺诈。但是,很多消费者发现了网络商家的这些猫腻,也只是发发牢骚,泄泄私愤,或者选择另一个商家,而想不到维权。

  最大的电商亚马逊也被爆料过用类似的手段欺骗消费者,亚马逊CEO贝索斯为此公开道歉,称这只是向不同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什么是差别定价实验?也就是说,商家根据消费者不同的购买意愿、能力等因素,对商品设定不同的价格。这种“同物不同价”,在我们国家的实体消费中,也存在。尽管贝索斯如此解释和道歉,但顾客依然不满意。显然,在网络营销中运用差别定价策略有很大风险,也不被消费者认同,亚马逊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如果现在的网络电商再拿差别定价为自己不择手段牟利的遮羞,消费者肯定不会买账。

  公平的消费环境,有利于促进网络交易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因此,网络电商利用大数据“杀熟”,我们不应麻木地去宽容。这里的“我们”,应当包括消费者和管理部门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醒网络消费者,不要单纯地依赖某个电商网站,不要被玻璃板固定化我们的消费模式,经常换换网购账号,经常走出来看看,莫成井底之蛙。当发现被“杀熟”时,及时留存网络数据和证据;另一方面,职能部门应本着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地介入对电商“杀熟”举报的调查,并依据法规惩戒不轨的网络商家,别把投诉当儿戏。

  (综合中国新闻网、四川在线、红网、科技日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