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4

天气渐暖 多地提前入春 如何打开“春捂”的正确方式?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天气转暖,不少网友都表示“终于可以开心地脱下秋裤了”。不过在专家看来,衣服还不能着急脱。

  浙江在线杭州3月1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近日,全国不少地区气温持续攀升,部分城市已提前入春。很多民众开始迫不及待脱下冬装,拥抱春天。

  然而,早春之时,万物发陈,阳气升发,冷暖气流交锋,虽然气温渐渐转暖,冬日的阴寒之气仍占据相当重要的方面,人们常用“春寒料峭”形容春季的寒冷。在专家看来,现在“春捂”依然有必要。

4.jpg

西湖白堤的桃花已开放。

  多地持续升温提前入春

  这两天,我国大部地区天气回暖,特别是北方升温迅猛,像陕西、山西、河南的部分地区近日的最高气温突破了25℃,温暖程度堪比常年4月甚至5月的水平。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至2℃,其中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西部偏高3℃至4℃。

  不过随着新一股冷空气到来,周四开始北方气温将明显下跌,由前期偏高转为偏低。以山东济南为例,周三最高气温将达26℃,在冷空气影响下,周五将猛跌至8℃。

  气温升高,不少地区都提前迎来了“春姑娘”。截至3月11日,重庆大部已正式入春,其中,武隆、秀山等18区县入春时间较常年提前了5-15天。而南昌地区也于2月27日入春,比历史同期3月6日提前一周。按照新疆气象标准,乌鲁木齐于3月6日正式进入了2018年春季,这个开春日期为近40年第二早(2008年3月3日为最早开春期),较常年开春期提早了15天、较去年开春期提早了20天。

3.jpg

西湖游客尽享春光。

  “春捂秋冻”的观念科学吗?

  天气转暖,不少网友都表示“终于可以开心地脱下秋裤了”。不过在专家看来,衣服还不能着急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尹东辉认为,“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但“春捂”不是绝对的“捂”,而是要结合当时的温度、湿度等调整自己的穿着。

  当前,全国多地逐渐转暖,但气温还是比较低,春寒料峭,早晚温差大。这种春季天气时冷时暖,温差较大,时常超出人体适应和调节的范畴。如果气温骤降后,遇长期绵延阴雨,更导致气温难以回升,所以“春捂”有利于抗寒。现在,人体在冬天“冬眠”的皮肤细胞渐渐活跃,毛孔张开,这时如果冷风袭来,就会通过毛孔侵入人体,易引发疾病,不“捂”着点儿就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春捂”则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一项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9.8%的受访者认为“春捂秋冻”的说法有道理,应该遵从。66.0%的受访者认为当下遵从中国传统的养生观念依然重要。

  调查还显示,影响受访者穿衣厚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高低(66.6%)和所处季节(53.3%),接下来依次是:是否美观(25.2%)、俗语等相关知识(15.7%)和家人要求(14.2%)等,6.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随大流增减衣物。

5.jpg

  入春时节你“捂“对了吗?

  那么“春捂”是否有科学的标准?日前,中国天气网就给出了建议。根据建议,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而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许多疾病发病高峰也与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因此“捂”的最佳时机,是预报冷空气到来前的24到48小时。医学发现,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体弱的孩子与老人也得再捂7天左右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

  春捂的重点则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此外,不同人群“春捂”各有侧重。老人保护好关键部位,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应注意“春捂”,即使是在三伏天,仍着棉衣、盖棉被,还觉手足寒凉,这类人群更不可早脱棉衣;对于学龄前儿童,可以按“春捂秋冻”和“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的原则来做,但由于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代谢旺盛,应根据小儿适时情况做出判断;女性应注意下半身保暖,春天不要过早脱衣展示身材,保护好自己的腰骶部、膝部、小腹部。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