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3

清华第二 北大第五!全球高校AI排名出炉 中国高校表现强势

编辑:杨静涛
导 语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在上一次排行中排第12名,名次整整上升了10名,北京大学这次也排行第5,进入前十排行榜中,浙江大学排名第24,南京大学排名第51。

W020180330326329086025.jpg

  浙江在线4月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杨静涛)近日,麻省理工学院马萨诸塞校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 Emery Berger 发布一个全球院校计算机科学领域实力排名的开源项目 CSranking 更新了。目前,卡耐基梅隆大学(CMU)、麻省理工学院(MIT)与斯坦福大学名列全球前三,清华大学位列第13名,北京大学第30名,上海交通大学此次排行第48名。

  排名是怎么统计出的?

  排名分数计算依据:不同于 US News 和 World Report 的方法(仅仅基于调查),CSranking 的排名主要依据各个高校在计算机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发表的论文数量,度量了绝大多数院校教员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各大顶会所发布的论文数量。这样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全球各家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体系与师资方面的实力。

  分数计算方法:每一篇论文都被精确地计算一次,最后通过计算所有作者的平均值来计算分数。数据所用的论文均来自 DBLP。

  排名的区域分为8大类,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美国和加拿大、北美、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全球。根据近十年多来(2007-2018)的论文发表对各大学实力进行了排名,数据截止日期为 2018年2月19日。

  论文分为四大方向:

  ·AI: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与数据采集、自然语言处理、网页信息检索。

  ·系统:计算机架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安全、数据库、自动化设计、嵌入式实时系统、高性能计算、移动计算、测量及性能分析、操作系统、编程语言、软件工程。

  ·理论:算法和复杂性、密码学、逻辑和验证。

  ·跨学科领域:计算生物与生物信息学、计算机图形学、经济学与计算、人机交互、机器人、可视化。

  清华跻身前列全球大学top20

  论文方向/年份、高校分布区域、排名方式可以随机组合。不同组合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

  全球高校排行中,前三名分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MU),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综合全球排名前十位上榜的学校依次为:UC伯克利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康奈尔大学、密歇根大学、华盛顿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1.jpeg

  全球大学排名 Top 20

  在上图的榜单中,可以看到清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并列第13名,北京大学排名第30,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48,浙江大学排名第56。

  清华北大首次位列AI排名前十

  如果只考虑 AI 部分的排名,排名第一的是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清华大学排名第二,康奈尔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并列第3;第5到第10名分别为:北京大学、 佐治亚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麻省理工学院

2.jpg

全球大学AI实力排名 Top 20

  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在上一次排行中排第12名,名次整整上升了10名,北京大学这次也排行第5,进入前十排行榜中,浙江大学排名第24,南京大学排名第51。

  在2017年全球大学人工智能影响力排行榜TOP20中,前10名分别为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以及密歇根大学,前20名无一所亚洲高校。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高校排名有了显著的提升,表现强势。

  人工智能学科学些什么?

  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两会热词。同年国务院颁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把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并指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日常教学,实现日常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定制化,推动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人工智能也在刚刚颁布的2017年版普通高中新课标中列为选择性必修课。

  2018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由国家统一布局、统筹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人工智能未来发展蓝图。

W020180330326329475276.jpg

  人工智能专业究竟学些什么?据悉,高等教育出版社日前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编委会,计划从2019年开始陆续出版一批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工智能专业教材。

  据教材编委会秘书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表示,核心教材将讲授人工智能最为内核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博弈控制等。稍外围的教材将介绍与应用场景无关的数据智能技术,如自然语言识别、视觉理解、语音识别等,这些技术可以与各个领域发生交叉渗透。更外围的教材将充分体现“人工智能+N”,专门探讨智慧制造、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课题,形成一类丛书。

  在吴飞看来,要想取得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突破,建立这种整合、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要。 在这些重大创新中,中国希望能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要靠人才。“继续把人工智能的相关内容彼此割裂地留在各个学科,很难培养人工智能高端人才。”

  (综合澎湃新闻、浙江在线、中国教育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