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一陪孩子写作业就鸡飞狗跳 家长们花巨资情绪管理上“止吼课”

编辑:汪江军
导 语

阻碍亲情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陪孩子写作业。写作业前疫苗是亲妈,后一秒就是后妈。对于这一现象,很多妈妈也在反思并寻求解决之道: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做到不吼不吵,做一个温柔、耐心、体贴的“零吼妈妈”?

timg (3).jpg

  浙江在线4月18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汪江军)“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时,鸡飞狗跳,嗷嗷喊叫。前一秒如漆似胶,后一秒叮咣就削。”

  “什么关系,到底什么关系,说清楚!”全楼八卦民众的心都被勾起来了,“是互为相反数啊!”

  ……

  关于陪娃写作业的段子,相信每个有正在上学孩子的家长都感同身受。这是一场对家长和孩子都是两败俱伤的战役,如何改变这一状况,焦虑的家长们为了学会情绪管理,竟然都开始花巨资上“止吼课”了。

timg (1).jpg

  “止吼”授课方式繁多还价高

  两天培训数千元起

  阻碍亲情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是陪孩子写作业。写作业前疫苗是亲妈,后一秒就是后妈。对于这一现象,很多妈妈也在反思并寻求解决之道: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怎么能做到不吼不吵,做一个温柔、耐心、体贴的“零吼妈妈”?

  顺应这种需求,现在微信公众号、线上线下的情绪管理课程也应运而生,有的是免费讲座,有的是系列培训课,甚至还有在五星级酒店举办的高端班,面对这些课程,家长纷纷解囊报班学习。

  其实,家长都不愿意吼孩子,很多家长都是看着“爱的教育”成长起来的,认为孩子是上帝赏赐的“天使”,知道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但一遇到事儿,就控制不住,然后又自责,火气更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孙女士就是这样,她感觉自己都要抑郁了。

  为了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她在向亲朋好友求助的同时,也关注了一些心理学的公众号,还加入了几个微信群。“群里经常有人推荐一些情绪管理的课程,这些课程方式繁多,有正念课、冥想课、教练型父母课、身心调整课、催眠课、沙盘课等……多数是两天到一周的短期培训,价格从1000到20000元不等。”

  “我没想到这样的课程这么多,之前参加过一个教练型父母课,两天1800元,主要讲母子之间的共情式沟通,对我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我有群友参加过一个身心调整课,让自己在潜意识状态下感知自己的情绪、接受和悦纳自己,也有效果,但那个课比较贵,两天6800元,另外这个课还是分阶段的,如果继续上中阶和高阶的课,两天在10000元左右。”

  “这些课还不算贵的,有些国外的大师课,一天就3000元左右。我曾经在群友的推荐下,参加过一个在五星级酒店举办的情绪管理课,100多人参加,基本是40岁左右的孩子妈妈,还有带孩子参加的。”孙女士介绍说。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心理学热,方兴未艾,不乏一批外国大师的追星族,培训机构正是抓住了当代人负面情绪困扰的刚需,炒热了心理学工作坊的市场。除了一般的培训课,许多国外一些心理流派掌门人、大师来北京做一次周末工作坊,动辄几万元。一位专门做培训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你想让哪个大师来,只要告诉我,你能找到足够多的客户,我都能运作。而根据网上的一些资料,这些大师们在欧美的工作坊,价格要实惠很多。

timg (2).jpg

  陪写作业反映家长焦虑

  不利创新型人才培养

  据一份网络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91.2%的家长有过陪孩子写作业的经历,其中每天陪写的家长高达78%。对此,《人民日报》曾发文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约1.42亿人,家长翻倍,要是算上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老师们,被裹挟进“作业”洪流中的成年人称得上浩浩荡荡,几乎占了半个中国。

QQ图片20180418110649.png

  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写作业”跳出的部分搜索结果

  搜索百度“写作业”,跳出的竟都是相关因为陪孩子写作业引发的种种悲剧,以及如何心平气和地陪孩子写作业。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反映当下社会和家长的极度焦虑。

  中国基础教育负担过重,几成难以治愈的全民痛点,以至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减负”也成为今年两会的热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便是偏离素质教育基本目标,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深入剖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其原因无非有三。一是学校应试导向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学业负担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息息相关,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中小学主要教学目标依然指向最后考试,一切为了升学,高分即是“英雄”,而把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无法用分数测量的内容则不断边缘化,育人变成了“育分”。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在这个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科技创新一日千里的新时代,人们早已习惯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被颠覆,很多传统职业都将消失。作为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等任何一方,再不警醒,就可能被时代所抛弃。

  (综合人民日报、解放网、北京晚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