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4

总统个人魅力靠“网红”?文在寅心腹被疑造假影响大选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心腹、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庆洙近期卷入“网红门”事件。首尔警方说,调查人员发现,执政党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庆洙2016年11月至今年3月一直与这名网名为“Druking”的网络红人有联系。

  浙江在线杭州4月24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据韩国媒体报道,曾在去年担任文在寅竞选团队发言人的金庆洙议员,被指涉嫌在网上发布假消息影响大选。

  韩国警方发现,金庆洙曾长期与知名“网红”博主联系,让后者在互联网帮忙“推广”一些链接,部分链接指向正面评价文在寅的文章或视频。

  韩国在野党16日达成一致意见,要求对此展开调查。

39.jpg

韩国现任总统文在寅

  文在寅心腹被指找“网红”造势

  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心腹、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庆洙近期卷入“网红门”事件。首尔警方说,调查人员发现,执政党共同民主党议员金庆洙2016年11月至今年3月一直与这名网名为“Druking”的网络红人有联系。

  本月早些时候,首尔警方以网络造谣罪名逮捕了这名男子和两名同伙。警方没有公布这名网红的姓名,只公布他姓金,现年49岁。

  按警方说法,金庆洙通过手机聊天软件向金姓博主发送14条信息,其中10条是网络链接,要求对方帮助“推广”,金姓博主回复将“处理”。其中一条链接是谈及文在寅会见外国媒体记者的文章,另一条是一段视频,着重渲染文在寅的个人魅力和治国能力。

  警方说,金庆洙另外通过一个加密聊天软件与金姓博主联系。2017年1月至3月,这名博主给金庆洙发出39条消息,后者发出16条消息。警方尚不清楚双方聊天的具体情况,计划近期传唤金庆洙及其助手接受问询。

  金庆洙被视为文在寅的心腹。文在寅竞选总统期间,金庆洙在竞选团队担任发言人。他原计划参加定于6月13日举行的庆尚南道知事选举。随着“网红门”事件发酵,金庆洙多次推迟宣布参选的时间。外界推测,他最终可能决定放弃参选。

  韩在野党要求展开调查

  将金庆洙推进舆论风暴的是3名被捕的共同民主党党员。《东亚日报》称,4月13日,首尔地方警察厅以涉嫌“网上留言造假罪”逮捕了金某、杨某和禹某。警方介绍称,他们今年1月份在网上发布假新闻,炒作民众反对朝韩联合组队参加冬奥会女子冰球项目,还在相关新闻下伪造大量留言,对民众批评政府的内容表示赞同。

  《每日经济》16日称,自由韩国党、正未来党、民主和平党等在野党16日达成一致意见,要求对“金庆洙涉嫌影响大选”进行调查。正未来党党首刘承旼表示,问题的核心是要查清楚,涉嫌在网上发布假消息的3名嫌疑人,是否和文在寅团队存在不可告人的幕后交易,“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那么特检调查或国政调查都应该进行”。

  共同民主党党首秋美爱表示,“此次事件是一起有意破坏舆论环境、危害民主的行为。如果有政治势力以犯罪嫌疑人与金庆洙议员有过联系为理由,把舆论引到问责现政府上面来,我们将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警方表示,尽管犯罪嫌疑人表示曾向金庆洙发送过近百条短信,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来看,这些信息只是单向传递,大部分短信金庆洙都没有打开阅读(若打开会发送确认信息),偶尔只是做出“谢谢”等礼貌性回复,所以很难认定金庆洙操纵舆论。警方表示,今后将会继续进行调查分析,视情况也有可能将采取追加搜查的措施。

40.jpg

韩国前任总统朴槿惠

  韩国“网络水军”干预政局不止一次

  在韩国,“网络水军”干预政局的事情屡有发生。

  去年,韩国国家情报院在一份报告中承认,2012年总统选举前夕,该机构曾组建30组“网络水军”,专门负责发帖实施“心理战”,以帮助保守派总统候选人、前总统朴槿惠赢得选举。那场选举中,朴槿惠的主要竞争对手、现任总统文在寅以微弱劣势败北。

  报告写道,韩国国家情报院在选举前组建了30组“网络水军”,成员包括国家情报院官员和来自民间的网络高手。这些人在网络上发帖,专门负责抹黑朴槿惠的竞争对手,文在寅就是受害者之一。

  此外,韩国国防部去年11月披露一份新证据,矛头指向前国防部长官金宽镇。一份军方操作手册显示,金宽镇担任国防部长官期间批准军方下属的网络司令部组建“网络水军”,在2012年选举前夕大量发帖,用以影响民意。

  韩国国防部曾在2013年至2014年就“网络水军”干预政局事件展开内部调查,但当时给出的结论是,国防部高层人员并未参与其中。

  而今年3月27日,韩国国防部发表声明说,军事法院已批准针对两名陆军上校的逮捕令,缘由是涉嫌秘密组织“网络水军”干预政治。

  这两名陆军上校同属军方下属情报机构防务安全司令部,姓名未予披露。他们被怀疑在前总统李明博执政时期,秘密组建名为“斯巴达”的小组,散布抹黑李明博政治对手的言论。根据调查人员的说法,两名军官指使“斯巴达”小组成员,2000年代后期至2010年代前期在互联网散布谣言。

  (综合新华社、环球网、北京晨报、中国新闻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