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排行榜,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4月2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4月26日,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出炉,依据最新一年的170个品牌商业数据、19家互联网公司的用户行为数据及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研究机构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
根据最新排行榜,四个一线城市在各自的两个梯次中调换了位置——由“北上广深”变为“上北深广”; 15个“新一线”城市中成都排位第一,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理想城市?
据了解,在新一年度的榜单中,研究机构尝试利用日益丰富的城市数据,为城市建立一套评估体系,以描绘人们心目中理想城市的轮廓。据悉,为保证榜单的延续性与可比性,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大指标,并维持了原有的算法框架。
经综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一线城市的位次三年来首次发生了变化,北京不再稳占城市榜单的第一位。在代表城市人才吸引力与创新程度的未来可塑性指数中,北京依旧排名第一,但北京的城市人活跃度指数却比去年下降了一位。深圳的商业魅力指数在今年超越了广州,成为榜单的第三名。除了专利数量连年居首,GDP也在2017年突破2万亿元,深圳的城市包容度以及所培育出的创新土壤,使得它持久向上的生长力在中国一线城市梯队中更加突显出来。
新一线城市 谁是发展新动力?
2013年,《第一财经周刊》首次提出“新一线”城市的概念,他们认为行政级别和GDP已经不能恰当地反映城市商业魅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新一线城市评选标准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学术资源等指标综合评比进行制定和评选的。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五大指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
而在5项一级指数中,成都均录得100分,领衔15个“新一线”城市。
商业资源聚集度
该指数具体计算内容划分为大品牌青睐指数、商业核心指数、基础商业指数3个二级指数。在商业资源聚集度指数中,排名前三位的“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100)、重庆(95.55)、杭州(84.58)。根据榜单详情,成都一直是大品牌在西南地区的首选城市。另据“新一线”城市商业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成都拥有16家大型商业综合体,仅次于北京、上海。
城市枢纽性
该指数具体可以划分为城际交通基础设施指数、交通联系度指数、物流通达度指数、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数4个二级指数。在城市枢纽性指数中,排名前三位的“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100)、西安(98.90)、杭州(94.92)。在这项指数中,来自飞常准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从成都出发乘飞机可以直达122个国内城市,仅次于北京、西安(咸阳)、上海。
城市人活跃度
城市人活跃度是从消费活跃度指数、不安分指数、夜间活跃度指数3个方面去考量的。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发布的榜单中,该项指数成都为94.22,而今年排名前三位的“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100)、杭州(83.74)、重庆(81.94)。
生活方式多样性
这项指数具体可以划分为消费多样性指数、出门新鲜度指数、休闲丰富度指数3个二级指数,生活方式多样性指数排名前三位的“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100)、重庆(86.08)、杭州(82.63)。榜单内容显示,成都人爱出游,据马蜂窝旅游网统计,成都人的出游指数为4.03%,位居“新一线”城市榜首。
未来可塑性
未来可塑性指数可以划分为环境友好指数、创业指数、人才吸引力指数、消费成熟度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5个二级指数。在未来可塑性指数中,排名前三位的“新一线”城市分别是成都(100)、杭州(90.29)、天津(81.47)。据鲸准数据、创头条、智联招聘统计,截至2018年1月,成都拥有298个创业平台,数量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一位。
杭州稳坐人才吸引力冠军
国内中高端人才职业发展平台猎聘发布了《2018年杭州中高端人才及杭漂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尽管杭州在过去一年中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之首,但中高端人才仍然处于持续紧缺的状况。
报告显示,在2016年四季度到2018年一季度全国15个重点城市的人才净流入率排名中,杭州位列第一,为13.60%,明显高出其他城市,比排名第二的长沙高出3.36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五的深圳高出3.98个百分点;比排名第十一、第十二的上海和北京分别高出6.73、7.95个百分点。
猎聘问卷调研显示,人才选择到杭州工作的原因排名前三的是:近些年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带来了更多工作机会;杭州是江南名城,人文自然环境俱佳;民营经济活跃,就业和创业机会多。
报告分析,随着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的召开,杭州还会汇聚更多来自海内外的人才。猎聘高级职场顾问认为,人才流动对于社会、地方和个人都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职场人在进行跨地区的工作流动时,一定要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竞争力有清晰的认知,同时也应充分了解流入地的工作行情、生活方式及观念,做到知己知彼,切忌盲目跟风。
(综合第一财经、成都日报、每日商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