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3

长斑、长纹还变色 400岁的泰姬陵亟待大面积“整形”

编辑:周舸
导 语

据媒体报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泰姬玛哈陵,多年来白色大理石墙面因污染逐渐变成黄褐色,表面出现绿色斑块。

9.jpg

  泰姬陵。图片来自网络

  浙江在线杭州5月3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人上了年纪容易长斑、长纹,皮肤也容易变得黯淡无光。同样的,文物古迹如果未加妥善保护,也容易得上那些烦人的“皮肤病”。这不,享誉世界的印度泰姬陵,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麻烦。

  据媒体报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泰姬玛哈陵,多年来白色大理石墙面因污染逐渐变成黄褐色,表面出现绿色斑块。印度最高法院甚至下令印度政府,向国内外专家寻求帮助来恢复泰姬陵的“芳容”。

  400岁的泰姬陵患上“皮肤病”

  泰姬陵位于北方邦阿格拉市,始建于1631年,历时22年完成。这座拥有400年历史,由蒙兀儿帝国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爱妻建造的陵寝,白色大理石墙面随著时间氧化、空气污染、昆虫及众多游客带来的伤害而逐渐变色。

  据《印度时报》报道,烟雾污染物以及昆虫粪便长年累月的侵蚀令白色的泰姬陵颜色不断改变。先是由白色变成了黄色,现在似乎变成绿色和棕色。法官们5月1日在表达震惊之余,要求政府制定恢复泰姬陵原貌的计划。印度政府已经通过多种方式清理泰姬陵表面的污染物,包括泥浴、限制参观人数等,但似乎都不太奏效。

  《印度时报》称,一些保护泰姬陵的倡导者认为,过去三十年,他们一直在为保护泰姬陵进行着一场法律斗争。中央政府和泰姬陵所在的北方邦政府此前未遵守最高法院的命令,导致文物古迹被破坏,因此建议提出政府藐视法庭的诉讼。

  《印度时报》表示,自梅赫塔1984年递交请愿书以来,印度最高法院一直监督泰姬陵的保护工作。

  既有保护措施五花八门,包括多次“敷面泥”,以去除昆虫粪便在泰姬陵大理石建筑表面留下的污点,以及今年初施行限时游览。只是,这些举措对阻止朽坏收效甚微。

8.jpg

  修复泰姬陵。图片来自网络

  清理工作遇难题

  2015年,印度政府着手开始清理泰姬陵。工人们爬上四座尖塔和外墙,修复变色部分,清理17世纪落成以来的层层污垢,目前这部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清理泰姬陵耗时又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变色问题,悬挂在脚手架上的工人把漂白土黏在整个泰姬陵上——漂白土是一种可以吸收泥土、油脂和动物粪便的泥浆,通常用来处理皮肤上的杂质——然后将泥浆冲掉,露出泰姬陵原始的表面。

  随着清理工作进入第四个年头,今年,工人们遇到了最大的困难:将泰姬陵的穹顶恢复成珍珠白。据《纽约时报》报道,工人们此前清理四座尖塔时搭建的金属脚手架太过笨重,容易在大理石表面留下痕迹,因此一种20世纪40年代用于修复工作的竹架被列入了修复穹顶的考虑范围。而这种竹架高度又是有限的,使得目前清理工作难以展开。据报道,清理穹顶预计将耗时10个月,最早2019年完成,花费大约50万美元。

  “整形”泰姬陵被指政客作秀?

  “拯救泰姬陵”已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政客们也开始以此为由“作秀”,北方邦首席部长阿迪亚纳斯去年因质疑伊斯兰风格建筑的泰姬陵在印度旅游业的地位而遭到抨击。而最近,他拿起一把扫帚在泰姬陵一处入口处清扫,称泰姬陵是“独一无二的宝石”。

  与此同时,投资也涌入了阿格拉市。2012年,一条连接首都新德里和阿格拉市的高速公路开通了,游客们三小时左右即可到达泰姬陵。去年12月,世界银行宣布向印度和北方邦政府提供4000万美元贷款,用于维护泰姬陵和其他建筑。目前尚不清楚多少钱将用于清理工作,政府则希望尽快完成这一任务。

  因为脚手架的存在,泰姬陵游客的数量在过去几年有所下滑,但是渴望一睹泰姬陵芳容的人群依然十分庞大,印度考古调查机构不得不提出了一项建议,将每天参观泰姬陵的游客人数限制在4万人,每位游客参观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

  福多尔旅游指南曾建议游客,在穹顶修复完成前不要前往泰姬陵,以免失望。但是在阿格拉市从事导游工作的沙姆苏丁·汗并不担忧,他认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仍将在黎明前赶来,就像多年来那样,欣赏沐浴在柔和金光下的泰姬陵,“泰姬陵还是泰姬陵”,他这样说道。

  (综合人民网、新华社、环球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