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企业奇葩规定花样多 上海一男子穿短裤上班被开除

编辑:冯一伦
导 语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既是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准则,又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本无可厚非。可如果这其中出现了一些“奇葩规定”,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浙江在线杭州5月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冯一伦)穿着短裤上班,也能被开除?上海虹口法院近日就审理了这样一起听上去十分奇葩的劳动纠纷案件。法官告诉记者,这类劳动争议还不是个案,随着新型用工形态的涌现、无纸化办公模式的出现,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各种纠纷,呈现出日益复杂的特征。

7.jpg

  穿短裤上班被开除 男子起诉公司

  据上海电视台报道,金先生2016年进入公司,由于他不顾公司规定使用私人手机,还穿着短裤上班,多次受到处罚。最终,公司方面解除了金先生的劳动合同。

  金先生认为,工作期间穿短裤不足以认定为《劳动法》第二十五条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解除劳动合同程序不合法,期间未收到被告的处罚通知。

  而在公司看来,入职前公司就曾告知过金先生相关规定,且全体员工都在文件上签字确认过。“原告工作期间身穿短裤次数达到三次,符合公司劳动纪律与解除合同的条件。”

  为此,金先生向法院起诉,要求用工单位支付报酬以及各项赔偿金,共计2万5千余元。法庭将择期作出一审判决。而在类似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法官发现,随着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关系日渐复杂,不少争议纠纷难以厘清。

  而在这些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中,最让法官头疼的则是新兴行业里的案件,如网约车平台与司机之间的纠纷,由于司机报酬是由奖励、油贴和空驶补贴等几方面复杂组合起来的,再加上用工关系并不牢固,给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审工作带来了挑战。

3.jpg

  企业奇葩规定还有哪些?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既是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准则,又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本无可厚非。可如果这其中出现了一些“奇葩规定”,会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山东某旅行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求员工每天要对劳动的微博进行评论不说,每天早晨还会轮流让一名员工领读老总当天更新的微博。如果员工没有给老总微博点赞,则需要受到所谓二级处罚(即扣一分、罚款50元)。

  南京江宁的一家地产企业,鼓励年轻女职员穿短裙来上班,一个月额外发300元奖金,不穿短裙的,或是一个月穿短裙不足10天的,没有奖励。这是强行逼走女汉子的节奏吗?

  据《中国经济周刊》爆料,在号称要打造世界第一高楼的某科技集团,小超市无人值守、购物自取,员工宿舍房门夜不闭户,员工食堂三餐免费,食材基本来自于该企业农场自种的有机食品。既不接受同行业的员工跳槽到这里来,离职的员工也永远别想再回来。该公司甚至还要求,员工谈恋爱要向公司汇报;员工如果未经公司同意就离婚,会被开除。

  其实,国外企业的奇葩规定也不少。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一家幼儿园规定,女员工要根据入园时间的先后按顺序怀孕,以避免多名老师同时怀孕,对幼儿园的运营产生影响。

  而在日本职场,像这样被迫排队怀孕的情况并不鲜见。一般来说,工作时间长的人享有“优先怀孕”的权利。如果有人破坏这种“潜规则”,那么将受到用人单位的埋怨和谴责。东京一家化妆品公司就向女员工发放了怀孕时间表,一名26岁的女员工被告知,要等到35岁才能怀孕。

  奇葩规定不可纳入企业规章制度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周冬平律师认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所制定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若不符合上述民主程序该规章制度无效。即便该制度经过了民主程序、告知程序,但若不具备合法性与合理性,仍然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对于职工来说,和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不代表其人身关系和人身权都附属于企业了。除了一些特殊企业的特殊规定,一般企业是没有权利提出这些无理要求的,如果员工觉得企业的做法性质严重,可以向工会和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表示:“如果员工开通微信号时的定位完全是私人空间,公司的规定就缺乏法律依据和合同约定,不应当采取强制方式。如果公司与员工通过合同约定,员工的微信就是一个工作性质的账号,员工自然有义务每天发公司动态到朋友圈中。同时,公司给员工安装实时定位系统,也应当符合知情同意的原则,否则可能会构成侵犯员工隐私权,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监管,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德良认为:“公司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之外要求员工遵守相关不合理规定,这是违法的。”

  此外,周冬平律师还提出,如果员工因拒绝体罚而被开除的,用人单位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有权请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目前,关于用人单位体罚问题,法律法规是有相应禁止性规定的,但还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综合法制日报、环球时报、华西都市报、上海电视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