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1

从中国面相世界 汉语拼音60年,面向未来焕发新生机

编辑:周舸
导 语

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从扫盲工具发展为汉字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正在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来,不断焕发新生机。

d52a2834349b033b473cfe1617ce36d3d439bd41.jpg

  网络图片

  浙江在线杭州5月11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从小学语文的入门课,到字典辞书中的注音排序;从数据库中检索与管理信息,到运用拼音输入法在网络上沟通交流……自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以来,汉语拼音已深深嵌入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门语言文字工具。

  今年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推行60周年。60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从扫盲工具发展为汉字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汉语拼音正在与我国几千年的文明一起,面向未来,不断焕发新生机。

9.jpg

  利玛窦的罗马字注音文章

  拼音源头可追溯到明朝

  “《汉语拼音方案》的拟订,曾经参考了从利玛窦以来到解放为止300多年来的几十种主要的汉语拼音方案。”这是已故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产生经过》中写下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汉语拼音方案》是可以追溯到明朝的。1958年,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也表明了相同的态度――“采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注音,已经经历了350 多年的历史。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其中的一些注音方法甚至延续至今。例如,利玛窦的这本书采用不同的附加符号表示不同声调,而这也被周有光认为是开“符号标调法的先河”。

  此后,法国传教士金尼阁的《西儒耳目资》也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

  不过,周有光认为,这些外国人给汉字注音还都只能算是“外国人为外国人而拼音化”,“是他们自己为了便于学习中文而创造的权宜之计”。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产生了多种外国人拟订的译音方案。周有光在《拼音字母的产生经过》指出,这些不同的方案“接近不同的外国文字”。1867年(清同治六年)英国人威妥玛著《语言自迩集》产生了较大影响。其中i、u、ü等写法沿用至今。

  当时,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到中国,利用字母拼写各地方言,翻译《圣经》,传播教义,“使上帝的语言直接通向广大人民”,不必经过繁难的汉字。

  周有光在《东西方之间的文化桥梁――纪念<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三十五周年》中写道:“他们提倡废除汉字,认为‘繁难的方块字是20世纪最有趣的时代错误’。这是外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这种越俎代庖的拼音化,没有得到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支持。”

  从扫盲工具到文化桥梁

  “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以帮助识字、统一读音和教学普通话,目的在于便利广大人民学习和使用汉字,以促进汉语的进一步统一,并非用来代替汉字。”1958年2月3日,吴玉章在《关于当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汉语拼音方案的报告》中,清楚说明了汉语拼音的两大职能——注音和拼写。

  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4.08%,普通话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这都得益于汉语拼音。

  除此之外,设计手语、盲文等特殊语文,改进和创制少数民族文字,编排各种辞书、图书、档案、病历、文件等资料,形成术语和代号……汉语拼音经过60年的发展,其功能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设想,而成为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中国盲文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张伟表示:“汉语拼音是编制手语和盲文的重要基础,为残疾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的发展成果提供了便利。”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伴随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语拼音因其口语化、音素化、拉丁化的特点,而成为汉字使用国际通用计算机键盘进行信息输入的重要工具,让古老汉字搭乘信息快车走向了世界。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汉语拼音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由于汉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国人无法从汉字字形上获得读音,所以初级阶段一般都采取拼音先行的方法来帮助汉语初学者快速入门。”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告诉记者,汉语拼音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韵、调训练的重要依据。

  这正如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方案》主要创制人之一周有光在汉语拼音推行50年时所指出的:“五十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扩大,快速惊人。原来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在显著地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原来主要是小学的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为信息传输的媒介。原来是国内的文化钥匙,现在延伸为国际的文化桥梁。”

  面向未来焕发新生机

  “The city of Beijing!”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由汉语拼音拼写的“Beijing”取代了以往国际社会常用的威妥玛式拼音“Peking”,这一细微的改变,见证了汉语拼音从外国方案到本国方案、从民族形式到国际形式、从内外不同到内外一致、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的历程。

  2015年,我国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 7098《信息与文献——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成为汉语拼音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并推广使用的重要依据,是用以规范国际上使用汉语拼音的统一标准。该标准主要应用于世界各国图书馆、博物馆、国际机构中有关中国人名地名的拼写、图书编目、信息与文献的排序检索等,发布后实现了跨语种的信息交换,有力推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

  60年前,周有光先生在《光明日报》上为新生的汉语拼音字母这样写道:“我们正向着没有文盲的时代前进,向着普通话通行全国的时代前进,向着科学和技术跟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时代前进。在这伟大的文化建设事业当中,这一套汉语拼音字母将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令人欣慰的是,60年后,周先生所向往的境界基本实现,汉语拼音不辱使命,为国家文化科技的繁荣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我们正步入新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汉语拼音字母一定会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合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环球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