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7

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误会大了!

编辑:汪江军
导 语

明明和其他二手车经销商一样可以“倒买倒卖”赚差价,却大肆宣传“没有中间商”,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行的是市场上普遍盛行的虚假宣传套路。为何自称“不赚差价”的瓜子网仍然沦落为和二手车中间商一样?

20170612101150746.jpg

  浙江在线8月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汪江军)“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靠着这句洗脑广告词,瓜子二手车直卖网迅速打开了市场知名度,一个“伟光正”的商家形象也深入消费者心中。

  事实真的如商家宣传那样“不赚钱,让利给卖车人和买车人?”这其中误会大了,从来都是只有消费者买错的,而没有商家卖错的,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家,怎么不可能从流量身上变现。

  记者调查发现,瓜子网宣称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与实际操作并不相符,其“包卖”服务是从个人手中收车销售,同时还有中间商在平台上买卖车辆。

2016012509335515.jpg

  号称“没有中间商”自己却收车卖

  近日,记者通过瓜子网App预约购买一辆日产轩逸轿车。车主介绍车辆道:我的这辆车刚用了一年多一点,主要是日常代步,假期偶尔出去自驾一下。为了腾指标,需要出售,有喜欢的朋友联系我看车吧!

  记者向瓜子网济南销售人员提出见车主谈价格。这位销售人员说,可以约车主,但是怕车主没有时间。随后对记者说,这是“保卖”车,公司从个人手中收来的车,价格已经定了,没有跟车主谈价格的环节。

  “车况佳、车主着急卖的车,我们会收过来做‘保卖’服务。瓜子先付给卖家八成车款,保证车辆在一定时间卖出,之后再付全款。如果车主不着急卖,就挂在二手车个人交易栏目中。”另一位销售人员说。

  记者来到瓜子网位于济南的“保卖”车行。车行没有门面店,实际就是一处地下车库的部分区域,其中停放着100多辆待售车辆。

  曾在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和电商平台做管理职务的王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瓜子网“保卖”车要收卖家车价2%服务费,收买家4%服务费、过户费700元上下、GPS安装费约1000元;“保卖”车上架七天内成交必须通过瓜子网办贷款,还要收 车款2%的贷款服务费,贷款三年还要收相当于车款3%的金融返利,还没算强制性购买保险,这加起来至少10%的利润。

  瓜子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解释称,发展“保卖”服务是为了优化客户体验,可以集中看车,其实还是个人对个人的买卖。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平台自己收车来卖,瓜子网有员工还将一些优质二手车源直接卖给了二手车商,一些二手车商也通过瓜子网销售车辆。

  曾在瓜子网供职多年的管理人员张某介绍说:“如果是关系好的车商,就经常合作卖车。只要车主同意,车商觉得车况好有利可图,就很快促成交易。”

  还有消费者反映,在瓜子网上买到了二手车行的车。针对这一情况,瓜子网的一名销售人员并不掩饰。他告诉记者,确实有这种情况。

  张某说,二手车中间商在瓜子网上卖车情况以前多,现在少了。原因是“行情不好,瓜子自己的车都卖不完”。

1532931625809.png

  “不赚差价”?不过是二手车网的噱头

  明明和其他二手车经销商一样可以“倒买倒卖”赚差价,却大肆宣传“没有中间商”,实质上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打的是让消费者放心的“噱头”,实际上行的是市场上普遍盛行的虚假宣传套路。那么,为何自称“不赚差价”的瓜子网仍然沦落为和二手车中间商一样?

  这与时下二手车交易市场鱼龙混杂乱象有关。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怎么懂车,购买的二手车实质上值多少钱,没有统一的、规范的衡量标准。无论购买者多少钱买了某某二手车,说它贵了或是便宜了都有理由。二手车的价值评价确有复杂性,公里数是多少,外观、内饰、配置怎样,是否有过“磕碰”等,都将是衡量价格的标准。而且每个人眼光的不同,给予其中的每一项标准的高低价格又不尽相同。再加上估价机构的参差不齐,实际上导致一辆二手车究竟应该卖多少往往就“凭运气”,或者说凭二手车网的“良心”。

  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二手车经销商们,即使不讲“良心”,消费者也无从知悉。如此,“不忽悠”反而是傻子,能卖出更高的价钱、获得更高的收益,他们必然不会客气。这正是二手车网们的赚钱之道。

  如何让瓜子二手车直卖网与他们宣传的一样,做到不赚差价的实至名归?首先,建立更公正权威的评估机构机制。其次,瓜子二手车网既然是以服务买卖双方为目的,行的是“中间商业”行为,其收取赚取的利润只能是“服务费”而不是“差价”。二手车平台的收费项目有多少,哪些是可以收的,那些是明令禁止的,应以制度或法律规范。最后,类似二手车网之所以可以“虚假宣传”,行“挂羊头卖狗肉”之事,与市场监管不力有关。应从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虚假广告入手,查处遏止网络虚假广告,进一步健全网络交易平台监管制度,尽快出台涉及网络交易平台交易信息和商品信息公开制度,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综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