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7

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活动将实现智能互动 首创全息成像

编辑:丁慧刚
导 语

戏曲艺术贯穿古今,奔向世界。本次戏曲文化活动,巧妙地运用智能科技,将实现智能曲艺的人机互动。活动首创全息成像,让世界真切了解历史悠久、和谐文明的中国,认识我国包容开放、发展进步的新时代。

  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丁慧刚)据近日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新闻发布会消息,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政府主办的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北京园博园举行。本次活动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并将首次利用全息成像、智能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增设戏曲科幻秀《梦回·牡丹亭》,倾情打造动态沉浸式视觉观赏秀。

2018092620430116630.jpg

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发布会现场

  戏曲艺术是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不但贯穿古今,也奔向世界。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彩纷呈的开幕式将一如既往,除此以外,本次活动还安排了戏曲花车巡游表演、戏曲科幻秀、戏曲艺术汇、京剧票友大赛、园博传统音乐演出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戏曲文化周规模盛大,开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展演展示、参与体验、学术研讨四大类。

  精彩开幕,也有经典展演

  在主题活动环节,开幕式依然是今年的重头戏。学生戏曲合唱、经典武戏表演、戏曲花车及非遗表演、戏曲机甲表演、戏曲名家经典剧目联唱等节目,恢宏大气,美妙绝伦。颇受观众喜爱的戏曲花车巡游,由“戏曲情” “戏曲潮” “戏曲风”“戏曲梦”四大方阵组成,一剧一景一行当的流动舞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态,倾力打造戏曲文化视觉盛宴。开幕式之后,将于每天上、下午在园博园内进行常态表演。

  而在戏曲展演展示版块,本次戏曲文化周既有戏曲场景秀、人物秀,又有园林实景演出、少儿亲子剧场等。以“文化经典·匠艺传承”为主题的非遗展演,将带来百余个颇具特色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的非遗项目,园博厅多功能厅也将集中展映《霸王别姬》《状元媒》等“京剧电影工程”等10部经典的戏曲电影。同时,长安大戏院等专业剧场也将组织国家京剧院等专业院团上演京剧《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等17台经典剧目。

  人机互动,表现中国梦想

  与往年相比,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参与性、体验性将更强。以“国粹传承·回味经典·京韵悠远·薪火相传”为主题的京剧票友大赛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戏曲周期间将在园博园3号门广场舞台举办总决赛,戏曲体验乐园通过开展脸谱彩绘、戏装摄影等互动体验项目,聚焦戏曲传播与体验。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活动的一大亮点,本次戏曲周突出戏曲的传承发展和创新融合,运用现代科技诠释演绎传统戏曲魅力。今年戏曲周新增设的戏曲科幻秀《梦回·牡丹亭》,首次利用全息成像、智能人机互动等技术手段,通过“声”“形”“意”美术呈现与动线设计,配以表演,打造一部动态沉浸式视觉观赏秀。该活动将于10月1日上午开幕式后在园博厅拉开帷幕,10月2日至7日,每天9点至17点,游客均可感受和体验。

  “真正实用的机器人是一个自主智能系统,它不是模拟人的行为,而是模拟人的智力。”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这样讲。而智能戏曲文化,正是如此。它并不是戏曲本身的智能变化,而是指如何把智能科技巧妙地运用在曲艺当中,实现智能人机的创新互动,绘声绘色地表现中国梦。

  学术研讨,推进持续发展

  为了推动戏曲的专业化运作和可持续发展,9月30日至10月2日期间,以新时代中国戏曲传播与发展为主题的戏曲大会也将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30多个剧种的高校院所戏曲专家、戏曲剧团负责人、戏曲文化企业家、戏曲文化工作者等近百名嘉宾将就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关话题展开对话和研讨。

  据悉,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期间,除门区及各大票务网站正常销售门票外,北京园博园还将在官网每天投放一定数量的免费预约票,游客预约后,可凭验证码在门区售票处换领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特制纪念票入园。

  精心节目,唱响新的时代

  遥想去年的戏曲文化周,一幕幕记忆犹新,生动精心的节目仍然历历在目。记得那腾云驾雾而来的孙悟空活灵活现,周围的一个个小悟空也把金箍棒舞得虎虎生风。净角花车霸气十足,旦角花车精致唯美,丑角花车让人看了就想笑,生角花车的赵云简直酷呆了。

  那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民俗文化项目和民间艺术大师汇聚一堂,当场献艺,讲述了一个个别具魅力的中国故事。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土、木、布、纸、草、皮等材料,在艺术家的手中,摇身变成了令人爱不释手的艺术品。

  艺术品的感染力是极其强大的,一群外国朋友几乎都被皮影吸引而停住了脚步。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双手,让外国朋友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丰富的审美情趣,让世界真切了解历史悠久、和谐文明的中国,认识我国包容开放、发展进步的新时代,形象表达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梦想。

  (综合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