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0

20年来最大规模!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终踏回家路

编辑:周舸
导 语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4月9日21时20分,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意大利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被送上返回中国的飞机,这些漂泊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正式开启了“归乡之旅”。

5.jpeg

  部分返还文物。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浙江在线杭州4月10日讯(浙江在线编辑 周舸)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4月9日21时20分,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意大利米兰的马尔彭萨机场被送上返回中国的飞机,这些漂泊海外多年的中国文物正式开启了“归乡之旅”。

  据了解,这是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有上千万件文物流散在世界各地,尽管近年来国家文物局通过各种方式让多批次文物回家,然而追索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796件流失文物回国

  “我们很自豪能将这些文物归还给我们的朋友,它们是中国人民传承和身份的象征”——2019年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旅游部部长阿尔贝托·博尼索利在交换仪式上做出上述表示。

  据介绍,2007年,意大利文物宪兵在本国文物市场查获一批疑似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随即启动国内司法审判程序。中国国家文物局得知相关信息后,立即对接意大利文化遗产主管部门,开展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工作。历经10余年漫长追索,2019年年初,意大利法院最终作出向中方返还796件套文物的判决。

  这批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器物种类多、保存情况好、时间跨度长。古朴浑厚的马家窑文化红陶罐,线条流畅的汉代茧形壶,形制完整的唐代武士立俑,独特雅致的宋代黑釉瓷,刻画精细的清末至民国紫砂壶……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民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都能在这批文物中找到印迹。

  据了解,文物回家后,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在北京举办专题展览,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珍贵文物。

  中国加强追索力度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国第一次迎回在流离岁月里散落的民族瑰宝。2013年,圆明园鼠首兔首被法国皮诺家族归还中国;2018年,流落异乡的青铜“虎鎣”搭乘飞机回到故土;今年3月,美国决定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至少已有30余批次40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d000baa1cd11728ba15bf097ed12b1cac2fd2c07.jpeg

  图为明代的四件模型明器,从左至右分别是三个绿釉陶楼,一个绿釉供器。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连续数年来,加强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均被列入国家文物局年度工作要点。近年来工作重点包括持续开展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调查、加强中国流失海外文物数据库建设、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等。

  此外,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文物局等四部门近年联合打击防范文物犯罪,追索海外非法流失文物为重要内容。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设立“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研发建设基于公安内网的文物犯罪信息管理系统和基于互联网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 以期构建流失文物的“电子档案”。

  海外文物追索有多难

  曾参与圆明园兽首海外追索的北京律师刘洋称,目前常被用于海外流失文物追索的多边国际条约是1970年的《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和1995年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文化遗产法研究所所长王云霞介绍,利用上述公约追索流失文物,需要满足两个较为“苛刻”的时间限制,这将很多流失文物挡在了公约保护范围之外。

  第一个限制是文物流失时间必须在公约缔结的1970年之后。1970年前非法进出口的文物,后来通过的所有国际公约,均不具备溯及力。也就是说,在我国近代战争中流失出去的那些文物,包括大量圆明园流失文物,都没有强制追索的依据。

  第二个限制是文物流失时间还必须在流出国和流入国都加入公约之后,公约对这两国才具有效力。比如说,中国是1989年加入公约的,如果另外一国2008年加入,那么只有2008年之后流失的文物可以依据公约追索。

  刘洋则表示,目前更具操作价值的,是两国之间单独签订的双边协议或备忘录,这也将是今后海外文物追索最可能成功的方式。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网、钱江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