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莫干“表演式”签约的蠢事
2020年05月06日 14:36:20 来源:红网 吴睿鸫

  为了显得热闹好看,一个项目签约仪式搞3遍;为了上级满意,复工复产率不顾实际,越高越好;为了表示重视,高调到企业搞现场办公,事后却啥都没办成……据《半月谈》日前报道,为了给疫情影响下的经济纾困,有的地方实招不多,虚活不少,做一些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企业失望的蠢事,不仅浪费财政资金,耗费基层干部正常工作精力,更让企业疲于应付,甚至诱导攀比心理,滋生不实之风,误导各级政府决策。(2020年第8期 《半月谈》)

  前些日子,新华社记者也报道了个别地方,企业员工没有回厂,却先开电灯开空调,开电器开机器,让电表转起来,使得企业看上去灯火通明,听上去机器一片轰鸣……

  如今,表演式项目签约再次映入公众的眼帘。此类签约现象愈演愈烈,有的城市上演了“签约秀”,有的项目明明已经签约、开工了,却又要再“演”一次。

  无论是电表“白转”,还是机器“空转”,抑或是“表演式”项目签约,都是在“注水”造假,靠这类手法,不但不会产生任何社会与经济效益,相反,将影响国家决策,干扰党和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祸国殃民,害人不浅。

  毋庸置疑,受国内国际疫情的双重夹击,给各地复工复产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基于此,党中央出台系列政策,财税、社保、金融等优惠“大礼包”,大力度向企业倾斜,目的就是通过政府与市场的“两双手”,握紧拳头,形成合力,让企业轻装上阵。

  至于相关地方和企业为何有造假的冲动,原因在于考核制度上。不少地方把电量、开机率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进行区域内大排名,并对名次落后者进行问责。由于指标考核定得太高,不切合实际,重压之下,数据造假就应运而生。

  政府部门应多到企业一线调研,听听企业家们的呼声与建议,通过制定科学、准确的指标,帮助企业分析上下游复工复产情况,从而促进产业链条、供应链条的协同发展;要对假开工、假签约等弄虚作假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发挥指数导向作用,确保复工复产机器加快运转,从而挤掉泡沫水分,由“虚”向“实”迈进。

标签: 责任编辑:陶悦清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莫干“表演式”签约的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