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家长“指导”教学逾越了家校边界
2021年03月18日 14:49:43 来源:东方网

  这几年,高学历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多有顺利且成功的求学历程,大多积累下了成熟、成体系的学习经验。部分家长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套用”到孩子的校园教育中,点评和质疑教师授课内容,俨然成为学校教育的“编外教师”。这也让一部分教师陷入困惑:家长总来指导教学,课都不知道怎么上了。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同行业有着各不相同的职业特性和从业规律。就教育孩子而言,尽管老师和家长的培养目标一致,但其角色和职责却有着明确分工。高学历家长热衷于干预和“指导”老师的教学授课,显然逾越了家校边界。不仅无益于老师正常教学,也无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理当予以矫正。

  诚然,高学历家长的确具备相对较高的文化教育素养,其成功求学经历和成熟学习经验,能够用来借鉴和指导孩子学习,甚至也可以通过合理渠道向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建议。但这种“建议”必须是开放、协商和富于建设性的,而不是只顾迎合自家孩子特点,单从自身立场出发的动辄点评质疑和说三道四。毕竟“高学历”不等于教育教学的高能力。教师是职业,教育更是一门艺术和学问。教师从业要经过专业学习和专门培训,并取得有教师资格证,并非任何人都可以随便胜任。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遵循课纲要求和课改需要,考虑到整个班级、整个年级的全局学情,顾及到不同层面和各方情况,不可能只套用一种“模式”或专为某学生定制。教育界素有“教有法,而无定法”之说。个人阅历不同,素质、经验各异,驾驭课堂能力有别,都会导致老师教育方法的差异。即便是从事同一授课内容的教学,也会各有手段,不可能众人一“方。

  家长变身“编外教师”,误导和扭曲了“家校共育”理念,非但不利于建立良好家校关系,还会导致相互猜忌、彼此生怨,徒增家长、教师、学生的三方焦虑。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家长对日常教学场外“指点”,极大消解着教师的课堂权威,也让孩子对待课堂的态度更为随意,甚至会以父母对老师的质疑作为自己不认真听讲的借口;二是“七嘴八舌”的家长争议,极易导致教师执教的莫衷一是甚至“乱了阵脚”,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更会挫伤教学自信,改变教育初心,影响教改创新。久而久之,便会陷入茫然、困惑和消沉心态。

  家长有权参与学校办学的管理与监督,但不意味着家校教育可以混为一谈,应该厘清各自职能边界,为学校教育留有自主教学“空间”。有效的教育合力来自家长和学校的各司其职和协调配合。家长对教学工作有意见、建议,可通过家委会有序提出,以避免教师多头应对,徒增教学压力。教师对家长的有益建议要认真倾听,确有问题要反思和改进。遵循专业课标和教育大纲教学,是校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教师职责,不能让“编外教师”的干扰影响正常教学。

  良好的家校沟通也有益于家长缓解焦虑,规避不当家教。老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尊重。教育部门提出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增负担,家长也应尽职不越界,不给老师专心教学添麻烦。

标签:家长;教师;教学;教育 责任编辑:郭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家长“指导”教学逾越了家校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