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地球一小时”是一场有价值的“秀”
2021年03月28日 08:29:08 来源:红网 作者 吴鲁笑

  3月27日晚20时30分,由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公益节能活动在全球各地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当日通过联合国官方微博发表视频致辞强调,“2021年是改弦更张的一年。我们可以减少排放并使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以便建设一个更有韧性的碳中和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为保卫地球尽一己之责。”

  今年已经是这项公益节能活动的第十四个年头,它起源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各级省市纷纷响应,流量明星也蹭了一波“为地球发声”的热度。但其实,这项倡议自推行以来,便始终存在意见交锋。反对的声音源源不断地流出,在公众舆论中蔓延开来。

  对“地球一小时”持批评态度的观点认为:“关灯一小时”能够节省的电能只是理论上的数值,从实际效果看,它远远达不到节电的目的。人们关灯只能节约自家用电,发电厂的机器还是正常运转,发出的电并未节约下来,反而造成机器损耗和资源浪费。且我国照明用电量仅占总用电量的13%左右,再加上无法预估参与此活动的人数,其实是收效甚微的。

  随着矛盾升级,双方的“骂战”开始扭曲向对“形式主义”和“环保主义”的批判上。事实上,将“用数据和结果说话”的逻辑放在评价这项公益环保活动的利弊优劣上,从一开始就不适用,因为“地球一小时”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节约多少度电,而是宣传环保理念,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因此,从现实领域将矛头指向意识领域,属实有些“较真”的意味。

  “地球一小时”更像是一场“秀”。这场环保大秀因为涉及的地域之广、领域之多而备受瞩目。从象征意义和宣传效果的层面看,它无疑实现了最初目标——“定时”提醒人们关注地球生态,强化人们保护环境的观念。而当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后,地球就“远不止一小时”了。

  因此,“关灯一小时”能够带来的宣传价值远超于它带来的实际效益。不必较真于电力浪费,设备损耗等负面影响,作为“地球村”的居民,只需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将其融入到日常点滴的行为中,就是这项浩浩荡荡的环保倡议最大的意义所在。

  为让其起到更好的宣传作用,我们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不用“地球一小时”的名义,绑架那些未在该时间段配合关灯的居民和企业。如上文所说,既然是一场“秀”,就不应对人的行为有过多的约束和要求。舆论压力易引起大众的反感,以致违背倡议的初衷。其二,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日常的宣传活动中,培养公众在环保事业中的“在场感”,从而使大众真正将它当作“自己的事”。

标签:地球一小时;关灯;世界自然基金会;倡议;环保;公益 责任编辑:陈丽丹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地球一小时”是一场有价值的“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