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无问西东,遵从内心才能走得更远
2021年06月02日 08:55:20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胡欣红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近日,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治纲看到办公室的门缝里塞着一封信,通篇文言文,约1200字,打印在一张纸上。信中,一个医学院学生表达了想转专业的愿望。

  大学生转专业,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从许多人眼中“有用”的医学转到“无用”的中文,却并不多见。这名大学生还为此用文言文写下洋洋洒洒的信。洪院长面对这封信,表示很“感慨”。发到朋友圈后,很多人纷纷点赞,有人建议“收下”“赶快招了”“可以破格”。

  “钦哉!不佞之族,世处医道之家,室无儋石之蓄,常为仁心之养,而素怀润泽之闵。”在信中,这名医学院的大一学生,讲述了自己从小喜欢文学,但因为从事医生的父母的要求,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愿望,报考了医学院。

  强扭的瓜不甜,“理科之教,实难从心,又见血辄昏,心劳力微,神质倾颓,可不恸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滋生了转到文学专业的强烈想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就会去积极拼搏,从而极大地激发起潜能。反之,一旦违背本心勉强为之,效果恐怕差强人意。

  7年前,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报道曾引发热议。一位名叫周浩的男孩考入北大,但他从小就喜欢操作和动手,不适应繁重的理论学习,甚至达到痛不欲生的地步,最后毅然转到了北京工业技师学院。找到兴趣点的周浩重新拾回了学习热情,大显身手,成了学院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人生步入“开挂”模式。

  “弃医从文”和“弃北大读技校”,具体情况虽有所不同,但都折射了遵从本心无问西东的重要性。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陷入对所学专业不来电的尴尬境地,但往往安于现状,凑合着过。其中少数人可能会慢慢适应,甚至还产生了兴趣,但绝大多数人只能算是“将就”。可以想象,这种“将就”会磨灭聪明才智,这是最大的浪费。一个人一辈子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可谓抱憾终身,无疑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郁闷彷徨之时,听从内心的召唤,或许就会开启一段别样人生。“弃医从文”而开创辉煌人生者,可谓比比皆是,除了众所周知的鲁迅,毕淑敏、池莉、余华也是从学医转为作家。当然,并非“弃医从文”就一定会有大成就,成名成家毕竟是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能为理想活一场,人生无憾。


标签:文言文;周浩;大学生转专业 责任编辑:杨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9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无问西东,遵从内心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