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玩“羊了个羊”被骗钱,娱乐之余警惕弹窗“陷阱”

字体:
2022-10-03 11:43:15 来源:红网 周傲珺

  近日,一款名叫“羊了个羊”的小游戏火爆网络。这款游戏的特点便是让玩家们反复挑战,观看广告。需要警惕的是,短短十几秒的广告,偷走的不仅是时间,甚至还有白花花的真金白银。据江苏新闻报道,常州严女士在玩“羊了个羊”游戏时,为了获取道具观看广告,并在指引下注册了一款贷款APP,最后累计被骗9万元。

  这不是“羊了个羊”第一次发生此类诈骗事件,于是不少网友将责任推至游戏本身,甚至在网络上对其进行各种轰炸。但细想一下,是否真的是游戏的错?该女子就算不玩游戏,在其他地方看到这则广告依然可能会点进去下载软件。因此,骗走9万元的罪过不能全由游戏背锅,弹窗广告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当今互联网时代,不少诈骗链接、病毒木马、色情广告乘“弹窗广告”的便车乘虚而入,试图通过广告效应和流量变现,引导消费者消费。虽然互联网广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家投放广告的行为也无可厚非。但随着广告强制性弹出造成的“视觉污染”和诱导式消费带来的诈骗陷阱,越来越多的人深受其害。今年5月底,广东省消委会发布的《2022年度互联网弹窗信息对消费者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弹窗,深受困扰。严女士被骗9万元涉及到财产安全,而更严重的可能会关乎人身安全。例如近日重庆的刘女士在使用车载导航过程中突现弹窗广告,其中便存在引发交通事故的安全隐患,消费者的权益也受到严重威胁。

  究其原因有二。首先,互联网虚拟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无形中为弹窗广告的泛滥成灾滋生了“温床”。以前在电视或报纸上登一则广告既费钱,转化率又不高,但在互联网时代,弹窗广告可以容纳海量信息,又能实现多对多的广告效果,很多广告主选择这种低成本的广告方式,根据点击率计算佣金,为平台争夺更多的流量红利。弹窗广告之多也说明其背后的经济效益。其次,法律漏洞难辞其咎。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法或其他法律法规,对电子广告等互联网产品的规定,都是少之又少。虽然去年底《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互联网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以欺骗、误导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等,但依然出现了网民被骗巨额钱财的事件,可见实际落实力度仍有待加强。

  互联网弹窗广告何时休?要从根本上治理“霸屏广告”乱象,既要从法律制度方面专项整治,也需要从社会层面釜底抽薪。可喜的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自2022年9月30日起施行。此次三部委《规定》将打击重点放在维护网络安全的层面,对于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进行了多项约束,使“弹窗问题”治理更加深入全面。此外,平台是广告发布的经营者,身负对广告审核把关的重任,更应该遵守法律规定,落实主体责任。监管部门和每一位公民都应积极参与到网络综合治理中,遇到网络不良弹窗和垃圾信息按规举报,才能杜绝弹窗广告野蛮生长,维护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弹窗广告”苦民久矣,对其加以约束势在必行。如今,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企业和平台的责任与义务,相信在多方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彻底消除弹窗信息这块“牛皮癣”指日可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江小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