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跨越23年还钱,为何让人动容

字体:
2023-10-17 08:09:0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朱浙萍

  这是一个从“信任”到“诚信”,跨越了23年的还钱故事。据钱江晚报报道,2000年前后,温州乐清商人夏超前常从嘉兴海宁的孙国新那里进货。由于行情不好资金回笼困难,老夏陆续欠了老孙20多万元账款。但老孙知道老夏困难,一直没有着急催款。没想到,经历变故之后两人失去了联系。这些年这笔欠款成了老夏的一块心病。直到最近,他终于在媒体的帮助下找到了已是满头白发、处境艰难的老孙,希望将旧债偿清。目前,夏超前已向老孙要到银行卡号,下周一准备转账20万元。

  两位浙江商人这段跨越时空的还钱故事,还是给了无数人厚重持久的感动。网友纷纷感叹:“岁月如梭,诚信不老!”“这样的故事,给老赖们上了一课!”

  他给他“信任”,他还他“诚信”,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信义之举。说起寻人还债的初衷,老夏坦言:“23年前的20万元不是小数,我要对得起孙老板当时的那份信任。”于是,这么多年来,尽管债权人没有追究,自己生意也难言成功,手上有很多欠款没有收回,但老夏依然想着不能辜负多年前这份信任和支持。特别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这笔债务在他心头越来越重,找到老孙的信念也越来越强:“把钱还了,也把心事了了。”老厦的“心事”,源于内心的不安。坚持欠债还钱,是这位浙江商人良知使然,也是为人处事原则使然。

  对于老孙来说,20多年后还有人来主动还钱,报答那份他自己可能早已忘记的信任,这份诚信也让他动容。遭遇了生意失败人生起伏,靠着在食堂做工维持生计,如今老夏归还的这20万元,对他有着特殊意义,不仅是雪中送炭,更是情感的慰藉。

  曾几何时,朋友之间谈钱伤感情成了许多人心照不宣的社交法则;“借出去的钱就当是丢了”成为脱口秀舞台上让人“拍灯”的金句;一些老赖为逃避债务不择手段,更是让人一边痛骂一边叹息。

  人们之所以会被这段跨越时空的还债故事感动,是因为它让我们相信,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仍然是当今社会最闪亮的音符。德不孤必有邻。此前,有丽水“诚信奶奶”陈金英十年还清2077万元债务的故事,杭州外卖小哥严冬冬3年还清35万元债务的故事等,均在把“诚信之歌”传唱下去。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向世人重申一个简单的道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诚信践诺是做人立业之本。

  这则故事也让我们看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总有一些东西恒久不变,比如诚信、善良、坦荡等美好品质,是它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在众多不确定中刻下确定之锚点,驱散“不敢信”所带来的焦虑,让人们感到心安、受到鼓舞,从而获得坚定前行的力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吴珂珺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