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清风翻书 干卿底事

字体:
2024-01-31 07:49:1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朱浙萍

  近期,数起“举报”商家和公共场所装饰图案“崇洋媚外”的事件引发争议。其一,一个叫“战马行动”的网络博主将南京某商场贴出的红色圆形图案以及礼花绽放图案推定为“大肆张贴、宣扬日系文化”。其二,1月24日晚,有网民上传视频称焦作恩州驿古街出现“日式风格”的“白色灯笼”。其三,1月初,有网民投诉广西南宁地铁2号线亭洪路站广告墙上出现“旭日旗”画面……

  这些“举报”,因涉及爱国情感和历史记忆,很快便得到所在地官方或管理者反馈。虽然官方否认相关指控,但为了息事宁人,他们在行动上一律予以“纠正”。然而,随着事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涉事图案全貌更广泛传播,很多人不禁莞尔:这都叫什么事?南京那家商场不过张贴了几个迎新年的喜庆红色图案,焦作的白色灯笼本就是当地传承已久的“唐风”灯笼,南宁地铁站张贴的更是独具中国传统元素的太阳、梅花、折扇。当事实全貌传播开来之后,前述的指控日益被批评为荒腔走板。有人调侃,按这个道理,中国所有的红绿灯恐怕都要改造。这不禁让人想起清代有人因“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诗而被举报入狱的故事。如此靠穿凿附会罗织罪名的荒唐事,岂能出现在现代文明社会?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事情已非个案。在这些案例中,我们很容易找出相同的手法:截取图案或场景中的微小片段,割裂并高度放大,碎片化嫁接,然后捕风捉影、无限关联。他们以为扯起“爱国”大旗,就可以定义一切、无可辩驳,进而将那些在正常视角下完全没毛病的图案或行为硬扯到“日本军旗”“日式文化”上,再给对方贴上“亲日”或“媚外”标签,利用网民不在现场难以窥见全貌的信息差,吸引其点击跟帖制造流量,最终给现实中的当事人或机构造成冲击。

  且不论这些所谓网红动机何在,最起码这种脱离事实、上纲上线的操控方式显然是错误的。“钧正平”、央视网、中国青年报等主流媒体及时发声,将其评析为“碰瓷式爱国”,批评有人把爱国主义当成了流量密码,认为受理举报的根本要回到法治轨道。目前,有网民发现“战马行动”的自媒体账号已经无法搜索到。

  这些所谓网红为何要这么干?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短视频平台在推送时尤其注重账号内容的特定类型,当越来越多特定门类内容生产赛道被挤占,一部分人就想到“爱国”这个流量密码。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已经不满足于线上论道,而转到线下直播“挑刺”,直接介入民众日常生活。有网民发现,“战马行动”账号主体已签约杭州MCN机构,同样套路此前已在多地上演。

  表达朴素的爱国情感应该欢迎。倘若真发现不妥并提出批评,那也是权利,值得赞赏。但是,无论如何,不应让发现的目光变成极度猜疑,充满构陷却让人百口莫辩的阴森,不可将自身的主观认知绝对化而强加给社会。特别是,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挟自以为是的“正义之剑”走到线下,甚至绑架管理者,伤害那些本本分分的商家或者普通人。如果这么干,执法者就应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作出反应,切莫以为这些网红做派背后真有多少真实民意,进而投鼠忌器。主流舆论也应该站出来,对这些“碰瓷式爱国”果断说不。

  爱国是朴素而深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它必然包含对这片土地的美好祝福,对这片土地上普通人的友善之心。如果听任这种纯粹臆想、捕风捉影之事成为风气,社会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没人会有安全感,这到底是爱国还是祸国?

  良好的社会氛围、健康的舆论环境犹如空气,是社会长治久安极为珍贵的要素。谁忍心看着它被破坏?每个人的幸福都仰赖它的庇佑。当它不存在了,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廖君琳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