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追寻历史足迹里的中国

字体:
2024-02-04 10:19:25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备受关注的“2023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揭晓,四川省资阳市濛溪河旧石器时代遗址、福建省平潭县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群等六个项目榜上有名,在社会上和网络空间中引起关注。

  “寻源究本,后世式瞻。”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也拥有着独一份的魅力与浪漫。凭借濛溪河畔细微的用火痕迹和骨骼上的刻划痕,我们便可感受到祖先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努力,探寻其尚且粗浅单调却逐步拓展的精神世界。江汉平原几千年来的河流改道、泥沙沉积,或许会掩埋水坝和溢洪道,却遮盖不住先祖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变防水御水为控水用水的智慧……作为世界上最古老、最璀璨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多元的文化遗产影响着世界。每一份出土的文物,都在诉说着“何以中国”的奥秘,填补历史记载的空白,同样也在厚植我们的文化底气,塑造文化自信。

  “取地下之实物,释证纸上之遗文。”文明从哪里起源,又因何而振兴,学界民间众说纷纭,史料记载也常有出入。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著作更多关注到中华文明的大陆性,而壳丘头遗址群中完好保存的丰富海、陆生动物资源,记录的独特仪式和公共活动,完善了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中的“海洋拼图”。世人皆知殷墟青铜器美轮美奂、冠绝天下,寨沟商代遗址出土的精美工艺品则向我们展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折射出一个王朝与周边方国密切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历史既不是亘古不变,也并非重复循环,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方能指引我们更理性地选择“向哪里去”;不断回望并修正来时路,同样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在文物中同样能找到其历史渊源。唐宋时期的景教寺院遗址上,部分建筑保存仍相对完好,大批多语种、多宗教的珍贵史料甚至是双面书写的文献出土于此,正是中华文明包容性的体现。从坐西朝东到坐北朝南,辽上京皇城南部发掘出土的大型宫殿遗址规模庞大且别具特色,也成为契丹民族接受汉地文化的重要证据。“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感叹考古发现精巧瑰奇之余,考古工作者的精神和毅力同样令人肃然起敬。在塞外的风沙中,在泥泞的田垄上,在狭窄的坑道间,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残垣碎瓦清理、分拣、拼接,亦是在拾起记忆的碎片、丈量历史的足迹。“择一事,终一生”,一代代考古工作者将研究保护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和无悔追求,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投身于繁琐艰辛的工作之中。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至今已逾百年,相关制度法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也要持续关注考古工作者的待遇问题,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期待通过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事业稳步前进,充分挖掘其中的深沉力量,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蒋旭辉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