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校园不是筐,“从娃娃抓起”不能乱装

字体:
2024-02-09 08:50:12 来源:四川新闻网 付彪

  当前,一些地方职能部门通过各种渠道推进各自工作进校园,“小手拉大手”成为响亮口号,和娃娃八竿子打不着的工作也要“从娃娃抓起”。小小年纪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还要向父母解释和宣传相关政策。不少教师戏称,各类“小手拉大手”活动生“拉”硬“拽”,把孩子拉成“千手观音”。(2月7日《半月谈》)

  应当肯定,有些活动、项目进校园确有必要,这反映了政府、公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在不断提高。做好一项工作“从娃娃抓起”,有助于将宣传教育通过学校、孩子传递到家庭,进而延伸到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然而,校园不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当太多非教学事务性工作不停地进校园,甚至对学校下任务、定指标、搞检查,学校和老师的负担必然日益繁重,孩子和家长也将疲于应付。

  防溺水、防煤气中毒、食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防诈骗、联系帮扶群众……媒体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部门时常加塞任务给学校,开展所谓的“延伸教育”,有的竟然以此作为推进自身工作的“万能钥匙”。有中小学教师表示,“以前主业是教学,现在教学是副业”“三天两头报材料,备课只能抽空做”,教学精力被严重挤压;在硬要求面前,只能搞点小动作,“弄着弄着就变味了,就成了形式主义,学生并不能真正从中受到多少教育”。

  “从娃娃抓起”或许并没有错,但过多过滥、违背教育规律的进校园,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譬如有教师吐槽,有些政策宣传活动的专业性和政策性比较强,我们老师都不是非常懂,何况10来岁甚至年龄更小的孩子。不关照学生认知水平,不考虑学校承受能力,一纸通知层层下达,只为完成所谓的任务,只务虚、不求实,其本质就是形式主义,也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而这种不良风气,还可能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教育是一项务实求真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去做,容不得半点敷衍。教育部门和学校应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让教育更加聚焦主业,要进一步优化考核机制,让教师拥有更多教学自主权,专心完成教育教学目标。同时,制定教师负担“黑白名单”,为教师合理减负,让教育事业“轻装上阵”。

  当然,更需要各类想着“抓娃娃”的部门在工作中讲程序重法治,尊重教育规律,克服“唯任务独尊”的思想,进一步优化责任机制,厘清党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社区、学校和教师的责权范围。对一些有积极意义、但没有迫切性的项目,应本着柔性指导的原则,把是否推广此项目的权利交给学校自主决断。特别是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教师减负政策以及地方的减负清单,将各类考核检查项目降到最低程度,避免其“搭车”进校园。

  总之,各级职能部门切莫把校园当成“什么都能装的筐”,随意安排“从娃娃抓起”的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政府办学主体责任与学校办学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少些行政干预,多些自主开展,促使各种滥而杂的进校园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才能让“从娃娃抓起”恢复最初的本真,从而还学校一个有序的教育教学环境,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廖君琳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