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时政新闻 > 时评 正文

第三方测评“跑偏”干扰消费者:莫让“诚意”变“生意”

字体:
2024-03-17 10:51:29 来源:红网 陈依芸

  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第三方测评‘跑偏’干扰消费者”登上榜单,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在购物前都会通过观看“测评视频”来了解产品情况,数码、美妆、母婴、家电……如今第三方测评涵盖的产品种类五花八门,其测评结果往往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但翻看测评时被心动“种草”而入手后却发现被“坑”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还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

  测评标准不一、专业失范是关键因素。当下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但相对缺乏选购经验,而测评分享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帮助消费者降低试错成本,实现“货比三家”,还能让一些物美价廉的“良心好物”摆脱品牌劣势。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测评标准,许多第三方测评机构自行设定标准,测评标准带有主观性、随意性;测评方法不专业,往往不用数据说话,而是“亲测有效”;测评过程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商测难辨”成风,误导消费者频频“踩雷”。在2023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对12个互联网平台共计350家“第三方测评”账号进行体验式调查的结果中,有55.7%的“第三方测评”涉嫌商测一体、以商养测的模式。有的商家通过旗下博主进行宣传,有的博主则是和商家进行利益绑定,通过不同账号推送相同内容,借着测评、科普的名义大肆鼓吹自家产品,对优点大夸特夸,缺点绝口不提,引导消费者购买,实现隐蔽带货。如此一来,有些第三方测评机构非但无法帮助消费者做出正确判断,反而加剧了信息不对称,产生了误导。

  涉嫌虚假测评乱象频发,给消费者和市场带来负面影响。许多博主在测评时存在使用绝对性词语对产品进行夸大宣传,如“用一次就能瞬间美白”以及“效果最快、最猛”,使用效果图尽是“科技”与“狠活”。有的博主打着“客观对比”的旗号恶意“拉踩”其他产品,通过拼接、转载、杜撰等方式发布虚假测评信息诋毁同行,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了公平竞争。

  面对“第三方测评”乱象,相关部门应制订统一的测评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对第三方测评机构的监管力度;第三方测评机构应加强自律,去伪求真,秉持“客观公正”的初心和底线主导内容生产,成为消费者的“帮手”;平台方也应加强审核,对涉及打着“测评”的幌子“带货”的主播该禁禁,该封封,有效整治这一乱象,才能恢复消费者信心,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随着测评类账号的体量不断壮大,不少权威人士也通过视频科普等形式,竭尽所能为大家缓解焦虑,消费者在擦亮眼睛的同时也无需过度紧张,只要拥有清醒的判断力,也可以购买到值得信赖的产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责任编辑:阎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