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被战争摧毁的童年
28日,在巴格达以西30公里因美军虐囚事件而闻名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外,5000余名伊拉克穆斯林举行聚礼日祈祷,要求驻伊美军释放1万多名被关押的伊拉克人。
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在扰攘的人群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名小男孩,瘦小的身子穿着一件阿拉伯小白袍,在烈日下不停地忙碌着。
他叫阿卜杜拉·阿里,今年只有10岁,是巴格达哈兹利亚小学6年级学生,目前正在休暑假。自24日开始,伊拉克伊斯兰党在阿布格莱布监狱外的空地上搭建帐篷,组织穆斯林静坐,抗议美军关押和虐待伊拉克平民。阿卜杜拉的父亲阿里是穆斯林中德高望重的谢赫,负责组织活动。
菲律宾:异国土壤中华花
新华网马尼拉5月30日电(记者王薇)年仅10岁,小伟就能流利地讲4种语言:普通话、闽南话、英语和他加禄语。对于在菲律宾土生土长的华人子女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
小伟的母亲是从中国福建省移民至此的菲律宾华裔,父亲是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后代,十几年前天山脚下的美丽邂逅,成就了他们的异国情缘。不同寻常的身世也造就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氛围,就像口中同时穿插着4种语言,小伟的角色也在菲律宾土著人与华人之间交替变换。他加禄语是小伟在日常学习、生活,以及与其他华人子女交流时最常用的语言。当被问及普通话讲得如何时,小伟不好意思地表示,大家也可以说,但总觉得有些奇怪,就像与本国人讲外语。
美国:多彩的孩子生活也多彩
今年11岁的斯蒂芬尼是个漂亮的小姑娘。也许是受父母的亚欧遗传基因影响,她虽然长着一副欧洲人的面孔,却有一头黑发,肤色也略带黝黑。和美国许多中学生一样,她一身休闲的牛仔装,脚蹬一双运动鞋。
斯蒂芬尼性格活泼,从学校大门一出来,就兴冲冲地向母亲讲起学校的见闻。正在上6年级的她最喜欢数学和阅读,还参加了动物兴趣小组,酷爱流行音乐。谈到今后的理想,小姑娘说:“我现在想当演员或动物学家,不过可能很快又会有新主意。”
斯蒂芬尼在美国出生,父母分别是斯里兰卡和意大利移民。夫妇两人都在银行工作,是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据近日公布的《美国儿童:全国主要福利指标》报告显示,截至2001年,美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达726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美国儿童在种族和民族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2000年,64%的儿童是白人,15%为黑人,4%为亚裔,1%为美洲原住民。尽管不同族裔因历史原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但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政策,采取了相应措施,努力使各族裔儿童在接受教育、卫生保健等公共服务方面享有同等的待遇。
墨西哥:拉美儿童生存现状一瞥
新华网墨西哥城5月29日电(记者叶书宏)
以前每次开车经过墨西哥城大学街,记者都能见到赫苏斯·法比安和他的妹妹。两人总会在红灯亮起时,匆忙为停车等候的司机们表演一段舞蹈,然后依次索要施舍。大多数人通常慷慨解囊,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兄妹俩唯一的生活来源。
赫苏斯今年15岁,在故乡米却肯州曾有一个勉强可以维持生计的家,但自从父亲去美国打工后,便音信杳无。母亲随后去找父亲,也没了音信。无依无靠的赫苏斯带着妹妹流落到墨西哥城,以街头乞讨为生,直到一个月前才被慈善组织“联合家庭”收留。
赫苏斯不愿回忆那段痛苦的经历:“我经常挨打、挨饿,还要忍受别人的白眼,但是我和妹妹都需要生存啊!”在墨西哥城,街头流浪儿童约有15万人,赫苏斯和他的妹妹算得上是其中的幸运儿,更多的孩子每天仍要为生存而奔波。
赞比亚:街头乞儿克里斯
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最繁华的大街开罗路两旁,随处可见三三两两的儿童伸手向过往司机或行人要钱要物。14岁的克里斯就是其中之一。
克里斯在街头生活已有5个年头了。记者见到克里斯时,他正伸着一双脏兮兮的小手,显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太太,给点钱吧。”随后,又指指肚子说:“我饿,饿。”
克里斯的样子让人看了心里发酸。他头上的小卷毛沾满灰尘,脸上有被殴打后留下的血痂,衣服又脏又破,赤着脚,还有不少血口子,显然是走路时划伤的。
克里斯很健谈,英语讲得也不错。他老家在距卢萨卡300多公里的铜带省。父亲1996年去世,母亲也在1999年撒手人寰。克里斯的妹妹寄养在亲戚家,亲戚没能力供养他,于是他一个人乘火车来到卢萨卡,开始了沿街乞讨的生活。
法国:勇于进取的假小子玛丽昂?乔尔诺
“我说话喜欢直来直去,同学们刚开始都有点怕我。但时间长了,大家就都知道我其实很容易相处,”初见记者,巴黎近郊克里希地区中学的14岁初三女生玛丽昂·乔尔诺便落落大方地自我介绍起来。
玛丽昂是位小运动健将,曾赢得上塞纳省少年组乒乓球比赛冠军。记者看到她在上体育课打橄榄球时,把全班女生挨个儿抓住并摔倒在地,可大家一齐围攻也没能抓到她。
母亲乔尔诺女士在一旁“取笑”女儿说:“你哪里像女孩,简直是个假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