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在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致辞中说,目前中国共有监狱670多所,在押罪犯150多万名,其中有未成年犯管教所33所,未成年犯1.9万余名,监禁率为10万分之120,监狱警察为28万名。由于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罪犯改好率一般在90%以上,绝大多数罪犯刑满释放后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守法公民
[>>>发表评论]
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在京举行
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暨研讨会2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司法部部长张福森亲切会见了与会中外代表。据悉,这是该协会(简称ICPA)首次在我国举行的一次年会。
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主席OIEINGSTRUP博士致开幕辞后,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司法部对这次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暨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称这是为中国的监狱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了一次与各国同行深入交流的好机会,也会促进中国监狱与矫正工作的发展。
范方平指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监狱管理制度也在逐步改革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正在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
他强调,中国监狱注重依法行刑,保证执法公开、公正、公平。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通过完善和规范刑罚执行制度,推进依法治监,强化执法监督,事事、时时、处处把监狱的一切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
范方平在致辞中说,目前中国共有监狱670多所,在押罪犯150多万名,其中有未成年犯管教所33所,未成年犯1.9万余名,监禁率为10万分之120,监狱警察为28万名。由于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中国罪犯改好率一般在90%以上,绝大多数罪犯刑满释放后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守法公民。
他说,中国监狱正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罪犯改造成果的评价制度,科学评价罪犯的改造成果和服刑表现;在一些省份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已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正在构建专门机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罪犯社区矫正工作体系,不断增强社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国家行刑成本。与此同时,监狱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对罪犯的教育改造、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教育和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安置就业工作。
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狱管理部门负责人、监狱长、社区矫正工作者以及有关企业负责人计3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记者刘国航王宇)
加强交流合作探索新路推动罪犯矫正更上层楼
刑事犯罪是长期以来困扰整个人类社会的一个沉重的话题,罪犯改造与违法行为的矫正不仅是刑罚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促进人类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罪犯改造与矫正工作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汇集全人类的智慧,共同打击和遏制刑事犯罪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0月25日,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中国监狱管理与社区矫治方面的专业工作者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同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大好机会,是我们开扩眼界、拓展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大好机会。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作为一个非政府性行业组织,拥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会员,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行业组织。它在成立的5年多的时间里,为推动全球监狱与矫正事业的相互学习与合作,增进交流和理解,应对和解决全球监狱和矫正事业中出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监狱管理工作长期坚持以“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取得了突出成就,创造了大量成功范例,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制度。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总结自身经验与合理吸收外来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的监狱管理与矫正工作正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教育、劳动等各种手段在罪犯改造中得以综合地运用;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关爱生命的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对特殊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进一步创新;监狱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在不断完善,科技手段、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于监狱管理工作中;而与此同时,社区矫治这一新兴的罪犯管理与改造方式也在全国许多省市蓬勃兴起,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世界的多元性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必然导致人们在认识上的差异,而国际间交流的意义就在于消除人们之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隔阂,增进理解,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合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会议对促进我国监狱管理和罪犯矫正工作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世界各国的罪犯管理与矫正工作也会带来新的思路与新的进步。
(文/法制日报评论员)
教育刑国际行刑新理念———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暨研讨会侧记
一个收获的季节,在风景如画的首都北京,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第六届年会召开。一个特殊的领域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又一次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机会。
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与会者来自世界32个国家,大多是监狱管理者、社区矫正工作者———是与罪犯打交道的人,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努力工作的人。
发言争先恐后,掌声热烈响起,交流逐步深入,所有这一切都围绕两大议题———监狱管理和社区矫正。
“教育刑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行刑趋势。”司法部副部长范方平在会议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所谓教育刑是与惩罚刑、报复刑相对应的一种行刑理念,它着眼于通过有效的矫正手段,使罪犯成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守法公民。这种行刑理念,与我国“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在今天上午的主旨发言中,来自美国的马克·莫尔先生的发言印证了这个观点。他用长达60分钟的发言和幻灯图表演示,全面翔实地阐述了监禁率过高对社会稳定、家庭、儿童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美国监狱以“教育刑”为指导思想,如何在罪犯即将刑满释放前作好准备,在释放后半年时间内帮助这些人重新融入社会,避免重拾恶习。这些被马克·莫尔称为“乐观的发展趋势”。
在会议厅门口滚动播放的中国监狱纪实报道专题片,引起了各国与会者久久驻足。北京、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一大批充分反映中国监狱现代化监管场所科学文明管理、丰富多彩的教育改造手段的专题片,得到了外国监狱和社区矫正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范方平介绍,近年来中国正在全方位推进监狱工作改革。以全额保障、监企分开为重点的监狱体制改革正逐步在全国范围推进;监狱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成为统揽全局的工作抓手;自2000年开始,以全国13个省市为重点的监狱布局大调整,使占总数四分之一的监狱地处偏远、监管条件落后的状况得到改善;在队伍建设上,对全国28万监狱警察开展的基本素质教育和对2000余名正、副监狱长开展的集中业务培训,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司法部统计,中国罪犯的改好率在90%以上。
一个良好而平衡运作的矫正体系是由什么决定的?什么是运作良好的社区矫正体系?如何对监狱和社区矫正工作科学管理和运作?如何确定对特殊罪犯的管理和处遇……从这一个个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可以看出,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中,交流与合作,吸收与借鉴将进一步走向深入。
(记者 王宇 刘国航)
■背景材料
国际矫正与监狱协会(英文缩写ICPA),是一个旨在通过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刑事司法、特别是罪犯矫正工作快速发展的,面向全世界的非政府性行业组织。
ICPA于1999年由加拿大矫正局发起成立(成立地点是匈牙利),总部设在加拿大渥太华。ICPA有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ICPA虽然是非政府组织,但其会员有较强的政府背景,有的团体会员就是有关国家或地区的监狱管理部门或学术团体,有些个人会员本身就是所在国政府的现职或已退休的矫正官员。
ICPA成立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曾受托联合国起草联合国维和地区矫正工作指导手册。随着在国际刑事司法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ICPA以较快速度发展壮大起来。在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该组织已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会员。ICPA的研究活动通过每年10月下旬召开的年会进行总结和部署。自成立以来
ICPA已经成功召开五届年会。协会于1999年在匈牙利召开了第一届年会。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司法部所属中国监狱学会正式加入了ICPA。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代表团在第五届年会上向协会正式提出了承办第六届年会的申请。协会经过研究,决定于2004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第六届年会。
(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