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 我国汽车去年总产量507万辆,其中90%是国外汽车“舶来品”,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仅占10%。不仅是汽车,DVD、空调、彩电、MP3……这些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虽然许多是国内品牌,但核心器件大多来自国外。
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虽然是“制造大国”,但并非是“制造强国”;虽然是“出口大国”,但并非是“出口强国”。他们提出,我国工业必须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彻底改变这一令人尴尬的状况。
一纸技术合同胜过“千军万马”
“中国企业以世界上廉价的劳动力,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承受着巨大的污染,而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人,只需签署一纸技术合同,就胜过‘千军万马’,可以抽走中国企业一大半的血汗钱。”中国科技大学讯飞信息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代表发出这样的警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杨圣明代表说,我们现在更多地不是靠核心技术赚钱,而是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赚钱。如果说在改革开放之初是无奈之举的话,今天则是到了必须改变这一局面的时候了。
一组数据令人震惊:来自产业政策部门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设备投资60%依靠进口。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10家电子信息企业,5年申请之和仅相当于美国IBM公司1年申请的专利数量;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药物的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
柳崇禧委员说,中国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没有民族工业、不掌握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的“空心”产业。忽视自主开发,过分强调技术引进,在繁荣背后蕴含着重大的危机。长此以往,中国汽车工业将在国外企业控制技术和利润高端的同时,变成提供廉价劳动力的生产加工基地,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中变成附庸。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发展的主动权。林溪石委员说,就像目前的DVD播放机那样,外企征收我们的专利费已经与制造成本相当,大批DVD企业因此倒闭,教训深刻。
我们的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两端被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垄断和控制。一端是技术研发环节,大部分设计和技术依靠引进;另一端是市场营销和品牌资源。刘庆峰代表说,这种现象不改变,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发展很难找到支撑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