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国内 | 国际 | 浙江新闻 |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国内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 长三角:危险的“金土地”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02日 15:00: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秦淮河畔种了20年蔬菜的韩程银忽然被劝告,他种的几亩地要进行土壤整治或改种其他作物,因为其中重金属超标了。即使到此时,韩仍然对“重金属”懵然不知。同样懵然的还有那些天天吃菜的人们

  在秦淮河畔种了20年蔬菜的韩姓菜农至今没弄明白,自己那几亩地里怎么会有“重金属”,而此前他连“重金属”是什么都没听过。

  此前,江苏省的几名专家到韩所在的南京市江宁区秣陵镇采了很多土样,其中就包括他自己种的蔬菜田。韩后来听说,包括他那几亩地在内的不少耕地都被重金属污染了,“我是种地的,叫不上那叫啥金属。”这些耕地被检测出重金属汞、锌超标,而超标的数值已经超过国家规定蔬菜种植的2类土地标准近一倍,这意味着韩的土地应该进行整治或是改种其他农作物。

  韩仍继续种着他的菜。

  有关改种的劝告则被韩及附近几百名菜农斥为“连节气都不懂的梦话。”菜农们根本就没把什么“重金属”放在眼里。据他们观察,菜还是原来的菜,从地里长出来,不带半点金属颜色。

  但那土已经不是从前的土了。

  自从江宁区被列为南京市郊的经济开发区后,江宁区的耕地逐渐缩水,尚存的几片耕地也都被各种工厂包围、分割,仅在老韩的菜地附近就有一个火力发电厂、两家服装厂、一家机械厂、一家电子厂,再稍微远一些,摩托罗拉、西门子等等电子厂林立。

  镇政府的人说,这两年是江宁区大发展的两年,也是秣陵镇工业提速的机遇时期,GDP的增长有目共睹。

  土壤专家们同时看到的,却是与GDP竞相攀高的土壤污染数值。

  按照南京农业大学姜小三等对于南京市江宁区(原江宁县)内相邻的秣陵与殷巷两镇土壤污染的检测,秣陵镇金村东300米、殷巷镇东500米等数个采样点都呈现原因不明的汞、锌超标,全部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初步猜测的污染原因是被污染的秦淮河造成了流域附近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其实,类似江宁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在南京以及长三角地区并不特殊。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潘根兴,在2002年初做过一个南京市各城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超过70%的采样区域存在重金属污染,测出的最高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

  新污染接踵袭来

  2004年11月,第二届土壤污染和修复国际会议在南京举行。会上,中国土壤专家向外界公布了一个消息:研究显示,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在这一地区已经测出16种多环芳烃类物质,100多种多氯联苯,还有10余种其它毒性更强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环境生物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骆永明说:“多氯联苯在中国签署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位于国际关注的有毒物质的前列,它的某些种类和二恶英非常相像。”多环芳烃与多氯联苯这两种新近被证实在中国较广泛存在的污染物,其毒性更甚于重金属,而来源同样绝大部分是源于工业生产。

  “重金属污染在国际上比较普遍。”南京土壤研究所吴志东向本刊表示,长三角新检测出的这两种有机物在国际上属比较罕见的,这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土壤污染呈现的最大特点。

  “而这些引起震惊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正是越来越多的林立于长三角地区市郊的那些电子厂。”吴志东说。这些电子厂通常规模很小,设备也不科学,排污等环保设施就更是简陋甚至没有。

  据一份调查显示,工业区附近的土壤污染要远远高于农业土壤,像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塑料增塑剂、除草剂、丁草胺等高致癌的物质,是可以很容易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被检测到的,而且通常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

  “金色”土地与绿色蔬菜

  也许韩并不知道,自己当初正是被污染“赶走”的。

  本来在村北种地的他发现自从附近盖了一座大型火力发电厂后,自己的田就开始减产,后来干脆种不出菜来,在得到政府的补助后,他跑到了村南距离发电厂1.5公里外一块地上耕种,但要命的是经常在早晨四五点钟的时候,从发电厂方向顺风飘来的黄色烟雾就会到达他的菜田,而周围的农田也基本上面临着同样的遭遇。

  以韩为代表的菜农并不认为自己地里的蔬菜与之前有什么不同,但是他们不得不承认菜的价钱明显不如从前了。

  经常开着拖拉机到秣陵镇收菜的菜商王冬自己有一本账,他的收菜策略就是:进了江宁,尤其是到了附近工厂多的田里,大叶菜按最低价砍,茄子、土豆稍微抬一些价,草莓再抬一些,但是总体价格一定会比其他地方便宜很多,“主要是江宁的菜卖不上价了,过了长江到了安徽可就不是这个价格了。”他对自己的经营策略侃侃而谈,“不知咋的,这两年江宁的菜就是卖不上价。”精明的王冬也许并未发觉,他的生意经其实不仅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无意中暗合了科学的道理。按照西南农业大学刘景红等人的研究结果,蔬菜对于重金属的吸收而被污染的程度顺序为:叶菜类>茄果类>豆类>瓜果类,可见市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对蔬菜污染做出了反应。

  但菜农们并不能理解这其中的缘由,况且也从未有人为此对他们做过任何解释。

  因为不甘于被王冬这样的菜商压价,他们曾经租了车把菜直接拉到区里甚至是南京市里的菜市场,但种种努力之后,他们发现价格的上浮并不明显。

  在南京市周边地区,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种植出来的蔬菜,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教授曾公开指出,南京市的江心洲、八卦洲等地区不应再种植大米、蔬菜、果品等农产品,原因就是重金属污染过高。在南京土壤研究所2004年底完成的一次调查显示,江心洲、八卦洲的土壤则是镉污染严重,而在两地种植的农产品中则发现镉、铅金属污染严重。已经出现危害人体的可能。他们建议,这些地方应该以生态建设为主,改种一些观赏性植物。而像同样污染严重的秦淮河流域,则不太适合继续种植农产品。

  就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而言,据一份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由于工业发展的提速,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日趋严重,长三角地区已经发现“镉米”、“铅米”、“汞米”等,这些大米中的重金属超标非常严重,其中最严重的大米镉成分竟然超标了15倍。

  “一些地区用污水灌溉农田,结果使收获的蔬菜味道变得很差,而且易烂,甚至发出难闻的异味。”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家吴志东告诉本刊,根据他们目前题为《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规律与调控原理》的课题研究可以证实,长三角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已经通过食物链对蔬菜、动物造成极大的危害,并间接危及人的健康。

  谁来替我们的嘴把关

  每天凌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南京市内的白云亭蔬菜市场就会迎来它最繁忙的时刻。这个大型的蔬菜市场实际上是长三角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24小时农副产品集散地。

  作为这个超大规模的蔬菜市场检测中心的组长,李荣富手下只有5个兵,他们的工作就是每天4班、每班6小时不间断地检测蔬菜。

  为了测试蔬菜的卫生程度,他们每天都要重复检测菜商提供的蔬菜样本,按照采样-涂药-试剂检测等数道工序,只要试剂没有异常,蔬菜便通过检测,并得到送检单上的合格章,由此便成为放心菜进入市场流通。

  这个菜市场承担着南京市70%~80%蔬菜供应量,日均成交量近300万公斤,是附近几省蔬菜产品的汇聚地。

  而事实上,在这个超大规模的菜市场的检测部门,其检验的手段也只能检测出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而已,对于受到重金属等污染的蔬菜是无法检测到的。

  按照国家对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质量标准,蔬菜品质由高到低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放心食品。而类似白云亭市场的检测部门只能够达到放心食品的检测标准,如果想检测包括重金属含量在内的无公害食品标准或更高层标准,则必须提交到省市一级的农业部门或科研院所。

  据江苏省农业部门的统计,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蔬菜绝大多数是只检测过农药残留计量的放心菜和更多的直接通过底层市场交易的现摘蔬菜。

  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中心主任陈敏告诉本刊,目前一整套重金属检测设备至少需要200余万元人民币,这对于普通的基层蔬菜检测部门来说几近天文数字。

  江苏省农林厅一位官员承认,“在全国范围内,对于日常销售蔬菜的重金属含量检测,目前仍然是停留在空白阶段的,而且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改变。”只有净土,才有洁食作为处在被重金属污染的食物链末端的人们自身来讲,如果没有高效率的检测环节保护,自身是根本无法避免有毒蔬菜的侵蚀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胡小松教授指出,食品中重金属含量有严格的限定,超量就会产生危害。我国规定:镉在食品中的限量为0.03~0.2mg/kg,砷为0.1~0.7mg/kg,汞为0.01~0.05mg/kg……超过这些限值,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专家吴志东告诉本刊,自从参加了该所有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工作后,对于现实的农作物污染状况有了清楚的认识,而问题的严重也超出了他的想象,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他的生活。

  “我现在回家做菜都小心谨慎,提前把菜泡的时间长一些,炒的火候大一些,虽然也知道没什么用处,但也是求一个心理上的安慰。”他说。

  正如吴志东所说,对于重金属及一些污染物来说,不论人们怎么冲洗、浸泡、煮沸都是无法将其彻底去除的。

  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中心主任陈敏也承认,虽然自己是进行蔬菜检验的专业人员,但是也没法保证自己平时吃的菜绝对安全,也只能“就那么吃”。

  可见,对于无法从外观上区分的农作物污染,大众也都是听天由命。

  “土壤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中科院赵其国院士说,“只有净土,才有洁食。”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 编辑: 徐晓峰
 生活资讯 更多 
·明年艺术类考试实行网上报名
·本周六百大店庆 最低4折以下
·杭州钱塘江两岸色彩规划完成
·浙江省气象台:今天天气好
·货车过杭州湾大桥要穿反光背心
·杭州飞西宁呼和浩特航班取消
生活提醒 求职考试 消费商情
杭州天气 今日电视 今日影讯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联系方式  
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985
投稿邮箱 tougao@zjol.com.cn
联系地址 杭州体育场路178号
     浙江在线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310039
责任编辑 何始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