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电力愈益紧张。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最大电力缺口将达2500万千瓦。目前已有多个城市进入用电最大负荷,有的省市启动应急预案,拉闸限电,众多不夜城黯淡下来,不少企业生产受到影响。
电力需求量越来越大,一方面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规模越来越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行业投资过热,大量电力消耗在不该使用的地方了。在这种情况下,电闸就像一只看得见的手,拉谁的闸,限谁的电,也是一种积极的调控,体现着科学的发展观。
电力不足,使不少地方争着上水电站、火电站,煤炭价格一路飙升,销路越来越紧俏,一些煤矿不顾安全加紧生产。这虽然增加了一些电力供应,但并未缓解电力紧张的局面。我们应当认识到,电力开发不是无止境的,地球的资源无法支持无限度的能源消耗。我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力消费国,但消耗这么多电力并未产生相应的效益。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电力消耗在了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上,用在了国家明令禁止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投资项目上。据有关部门统计,用电增速最快的就是建材、冶金等行业。这些项目效率不高,重复建设严重,不仅导致生产能力过剩,而且消耗了大量能源,浪费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
由此可见,解决电力短缺问题,仅仅依靠扩大发电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当在电力的有效利用,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上下功夫。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反映在电力领域,就是要在确保居民生活、农业生产,以及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交通枢纽、重点工程等重点单位正常用电不受影响的同时,对那些具备高科技优势的企业,能节约能源和资源、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的项目,应当“保”;对那些严重污染的项目,占用土地多的项目,耗能大的项目,重复建设的项目则要“限”。
据报道,最近一些地方仍然在或明或暗地生产国家明令禁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地条钢”。一些地方甚至是“谁给钱,谁冒烟”,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质量的企业一路“绿灯”。对这些项目实施拉闸限电,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力紧张的状况,又能抑制某些落后行业过热的投资,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电闸上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对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不能一概而论、同等对待。
各地政府、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规划本地的投资和发展。万万不可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是国家要求停下来的项目,越是盲目投资;越是耗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越是大干不止。是鼓励先进,还是保护落后;是获取小利,还是顾大局,关键就在于是否能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