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0日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正式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约7000种商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以自由贸易区的税率实现彼此货物的通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此向着最终实现又迈出了可喜一步。
去年11月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中国—东盟交通合作备忘录》、《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等文件,中国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由此全面启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马女婴认为,这次中国及东盟决定对原产对方的部分商品给予优惠关税待遇即是落实《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的具体步骤,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实现。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实现不仅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力地促进了亚洲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实现在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选择,加强了中国对外贸易多样化的同时,也为东盟各国带来了更多发展的契机。马女婴认为,这将使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互惠互利关系更加密切。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结构上存在某些差异,这为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东盟目前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美国和欧盟。据调查预测,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出口到中国的数额将增长48%,东盟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会提高0.9%。同时中国也将受惠,预计将使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提升0.3%。
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实现也必将对东亚地区的合作产生连锁反应,其后续效应很可能是加速把日本、韩国融入整合进来,形成人口规模超过20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若这个自由贸易区日后还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朝鲜,使之成为拥有8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届时全球将会出现美洲、欧洲、东亚三强鼎立的经济格局。这将有利于东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促进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宁。
马女婴指出,中国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中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中,承诺对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单方面特殊优惠关税,并积极参与湄公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决定出资500万美元用于湄公河清淤通航,促进早日贯通昆—曼公路,支持及参与泛亚铁路计划,资助东盟各国的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等,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中国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诚意和支持。
当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实现并非坦途一片,尽管所有东盟国家都将从自贸区中受益,但受益程度取决于每个国家的自身能力和应变准备。而且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的出口商品也有不少相同之处,这需要双方寻求互补互利的更大空间,在出口商品结构上“存同存异”,或者“化同为异”,如此方能形成共赢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