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并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等。
权威人士透露,在“十一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好几个“第一次”值得关注:第一次对研究课题公开招标;第一次开展规划立法工作……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重大决策机制正在发生重要变革,从个人决策向集体决策乃至广泛的民主决策转变,从封闭型决策向开放型决策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促进。
党内民主带来政治新风
在人们的瞩目中,“十五”期间,中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诸多新变化,接连被中外媒体广泛关注,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建设中留下一笔笔重彩。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这一宏伟目标努力迈进: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议程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标志着在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上体现了我们党不断自我改革完善及制度创新的努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重要论断。
向党内党外通报情况、修订国务院工作规则、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近年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创新。
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的25次集体学习,都以新闻报道形式准确、及时地向全社会公布了有关情况。如: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研究支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政策,讨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若干重大问题,等等。这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已经并将继续产生积极影响。
各地在完善党内民主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浙江省台州市全面试行党代会常任制;广东省委常委对清远、茂名两市市委书记和湛江市市长的任职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成都市新都区直选木兰镇镇党委书记;江苏省委全体委员投票表决地市级市委书记,并将票决程序向媒体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