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先生是母亲
巴金的母亲陈淑芬,生长于书香门第。她在李公馆里,为人宽厚、谨慎,闲暇时喜欢读书吟诗。巴金曾经深情地说:“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
在这个大家庭里,家族成员之间有许多明争暗斗和数不清的繁文缛节,会给长房媳妇带来许多难言的委屈和辛酸。但她从不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出来。巴金看见的母亲永远是温和、带着微笑的。
第二个先生是轿夫老周
巴金家里的老轿夫老周当过太平军。太平军失败后他回到家乡时,老婆已跟别人跑了。后来,儿子也战死在战场上,只剩他孤零零地活着。
巴金常到厨房帮老周烧火。起初巴金总是不停地把干草或干柴放进灶孔里去,火快弄灭时,老周就用火钳在灶膛里拨弄几下,火又熊熊燃了起来。老周对他说:“你记住,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这是巴金一生不能忘却的话,成了他后来的一种生活态度。
第三个先生是编辑吴先忧
吴先忧,四川盐亭县人。他比巴金年长几岁,在创办《半月》时,自动退学,到一家裁缝店做学徒,实践他所信奉的“劳工神圣”的信念。在这位先生那里,巴金第一次听到了“不劳动者不得食”、“劳动是神圣的事”这些道理。
在与这位先生相处的日子里,有一件事情使巴金十分感动:《半月》每期销一千份,收回的钱很少,还得另外筹钱刊印别的小册子。先生家里是姐姐管家,不许“乱用”钱。先生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找不到钱就拿自己的衣服去当,先生怕他姐姐知道这件事,出门的时候总是把拿去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进了当铺以后才脱下来。当了钱就拿去付印刷费和缴月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