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这里了解并确认关于这次松花江水污染将造成的生态影响,学习中国同行在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经验。”——俄罗斯环保考察团团长巴尔秋克
12月7日上午,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局通报,松花江污染带前锋逼近松花江下游最后一个百万人口城市——佳木斯。俄罗斯环保考察团向本报指出,等到污染团离开佳木斯后,考察团全体成员也将回国,届时将由另一位俄方专家来华,继续与中方共同参与水质监测,直至污染团经过中方的最后一座城市——抚远。
从11月28日开始,本报记者全程追踪了俄罗斯环保考察团在华考察的过程,并专访了该团团长、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巴尔秋克。
会谈气氛友好、互信
“11·13”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引起的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不仅牵动了中国人的心,更时时刻刻绷紧了俄罗斯的神经。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渠道,俄罗斯方面在忧虑中曾出现了种种主观性的推测,甚至有俄方专家曾预测,11月26日左右带有“强致癌毒素”的污染水团将抵达哈巴罗夫斯克。
为了尽快释疑,11月22日起,中国外交部便着手建立中俄两国热线联系,及时向俄罗斯通报污染情况。俄罗斯方面也决定派专家亲自来中国看看。
俄方考察团到达的当晚,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抵达了哈尔滨并立即会见了该考察团。会谈中,俄方提出了目前急需快速检测苯类污染物的设备的要求。
巴尔秋克对张力军说,在哈巴洛夫斯克如果要检测像硝基苯一样的污染物,以他们现有的仪器需要一天的时间,而他们在黑龙江省水质监测中心看到的,中方的仪器只需要10到20分钟。“一台快速检测仪器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他同时表示,俄方也愿意接待前来协助的中国专家。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李力军当即允诺,“将尽一切可能满足俄方的要求”。
这次会谈不到一个小时,但它的意义,正如会后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位官员对记者说的那样,为这次俄罗斯考察团哈尔滨之行“奠定了一个友好、互信、坦诚的基础”。
11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宣布,向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赠送一台可快速检测苯类污染物的设备。当天下午的中俄专家会谈中,双方就确定了将向俄方提供的检测设备的具体名称和型号。
“这是我们这次考察的第一个重要的收获”,巴尔秋克在12月1日接受本报专访时提到,“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感谢”。之后,中国政府援助俄罗斯的6台液体“气相色谱仪”和150吨活性炭也相继于2日和3日运抵哈巴罗夫斯克,以帮助当地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水样检测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