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到过中越边境的人肯定还会记得这样的一幕:无论是在或大或小边境互市点里,总有一群头戴竹笠、手拿手绢的妇女三三两两地坐在路边的竹席上,面前摆放着一匝匝厚厚越盾和人民币,嘴里不停地向过往的路人吆喝“换钱、换钱”。
在每年总额高达10多亿元的中越边贸交易中,由于缺少跨国金融合作机制、银行结算收费高、手续复杂等原因,商家和边民大都采用现金交易,分布在数千公里边境上“地摊银行”也因此成为了边贸市场里的一道独特而有趣的风景线。
“地摊银行”:中越边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中越边境最大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凭祥浦寨经营了近10年的“老边贸”唐作钦告诉记者,“地摊银行”是一个在金融教科书上找不到的名词,它是中越边贸发展的初期人们习惯用现金交易而衍生的一种特有现象。具体地说,它就是越方民间专门将人民币与越南盾进行互相兑换的摊点。在边境贸易还没有进入规范化的时候,“地摊银行”不但开展直接兑换现钞的“业务”,也开展代理支付、提供临时融资和交易担保等“业务”。
目前,我国银行的边贸结算网点或外汇业务点已遍布广西与越南接壤的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的5个国家一类口岸、7个国家二类口岸和13个边境贸易互市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由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又周到、又快捷、又可靠,但不少做生意的人仍然对与业务手续比较简单、结算费用比较节省的“地摊银行”情有独衷。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表明,2004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滞留量约为216亿元。其中,人民币现金滞留于越南的数量最大,达到64亿元,占境外人民币现金总滞留量的30%左右。
四条“通道”催生巨额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
近年来,人民币现金在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跨境流动逐渐形成相当规模,年出入量已超过7000亿元。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巨额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对我国金融经济发展具有较多的正面影响,但也使金融管理面临两大主要挑战,有关部门亟待寻求减少风险的应对措施。
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表明,2004年末,人民币现金在周边接壤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滞留量约为216亿元;全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出入的总流量为7713亿元,净流出量为99亿元。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何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李婧等金融专家认为,人民币跨境流通是市场需求驱动的必然结果,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流通的动机日趋复杂,从简单的交易需求扩大到了交易、投机、价值储备等多重动机。由于目前境内外人民币不能通汇,大额特殊运钞手续繁杂,因而人民币现钞出入境主要是通过非金融渠道,主要方式是出入境人员合法携带和跨境非法走私携带。但因目的不同,人民币跨境流通的途径呈现出多样性。
此外,赌博和毒品交易等非法活动也是人民币流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金融监管部门亟待采取措施规避负面影响
一些金融专家认为,从整体上看,大量的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利大于弊,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边交往中结算手段的不足,有利于推动和扩大双边经贸往来,有利于推动我国倡导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但是,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对我国金融监管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港澳地区与虚拟经济相伴的人民币流通,对内地相对封闭的金融体系带来一定冲击:由于人民币在港澳的实际完全可兑换,人民币资产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这里后间接兑换成国际货币进一步转移,这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了内地的各种管制;港澳地区在确定人民币汇价时,与内地存在差异,会对内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造成干扰和压力。
其次,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流通虽不涉及汇兑问题,却涉及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这给我国的金融外汇管理带来一定影响:第一,助长了非法外汇交易。第二,加剧了内地资本外逃。第三,扩大了国际收支统计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