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国家财政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到2008年,在全国农村基本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5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9亿中国农民做出了以上承诺。此时,通过电视和广播,大多数农民已经提前感受到了他们的生活将发生的变化。
“国家给参加合作医疗农民补助40元,这是大好事。”山西祁县九汲村村民祝佑礼说。“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肯定都愿意参加。总理的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儿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南县的农民胡植至今仍对多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胡植的父亲患有心脏病,需要经常住院治疗,但老父亲怕给儿子增加负担,就总躲着不去。“有一次都把老人家送到县城的大医院门口了,结果我们一不留神他自己又回去了,我骑摩托车在半路把老人家截下来送回了医院,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
“看病难,看病贵!”这是困扰中国农民的一个大问题。“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日穷”这一顺口溜是农民长期以来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真实写照。因病而贫,贫病交加,成为农民绕不开的怪圈。
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村的合作医疗开始慢慢解体。卫生部数据显示,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由于经济原因,农村病人中有33%的人应就诊而未就诊;农村住院病人中有45%的病人疾病未愈即要求出院。
基于此,中国政府提出,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在今年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并且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由20元提高到40元,以此来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山西省卫生厅农村卫生工作管理处处长阴彦祥认为,虽然农村合作医疗在中国几起几落,但无论是报销的比例和额度都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初步改善了农民一人看病、全家返贫的现象。
据了解,2003年“非典”过后,中国政府就开始重视在农村的医疗建设。但由于政府投入基层公共卫生事业的资金不足,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非常滞后。在很多农村,乡镇卫生院人员不齐、设备老旧,农民看病只能去县城医院或者个人承包的私人诊所,大夫水平低、药价高让他们苦不堪言。
新一届的《政府工作报告》让黑龙江省明水县乡村医生胡国臣又看到了希望,他说:“报告里提到国家要在五年里投入200多亿元改造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以后,要是小病不出乡镇至多到了县城就能看好,这就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头疼事。”
“总理讲话非常得民心,现在村子里议论的最多的就是跟咱最紧密的新农村建设。咱中国大,要解决的事情那么多,政府要在“十一五”这几年里下力气解决这些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我们很放心。”胡国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