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当前中日关系的恶化,日本青年怎么看?在交往中,他们如何对待中国人?本期“北大学子看世界”的几位学子大多去过日本。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真实的想法与见解。
于悦:中日两国青年交流非常频繁。我在日本学习时,日本财团提供高额奖学金,我不需要为生计外出打工,这使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初到日本时,我不会日语,不少日本青年自愿来教我,陪我练口语。学校还专门有职工负责留学生起居,时常带我们到日本各地旅游,还会请到家里,做许多好吃的。
冯全普:我曾在长野县饭山市的一个农村民宿,住在日本人家中。他们一家对我特别好,视若亲子,我也认女主人为“干妈”。邻居或朋友常送我东西,比如,自家地里产的黄瓜、茄子等。“干妈”的父亲曾是侵华日军,1943年曾侵入杭州,我曾感到很不舒服。日本青年很少在农村,都跑到城市去了。我离开时,乡亲们办了烤肉晚会送行。回国后,还有日本朋友寄来礼物,非常友善。
夏维勇:在日本,常有朋友请我到他家去,介绍父母和亲戚给我,逢年过节会邀请我吃饭,送我礼物。尽管他们全家政治观点偏左,反对右翼,但我们在交往中基本上不谈政治,都只是谈个人关系。
冯全普:的确,日本青年很愿意和中国人交流,也很友善。不过,似乎总有种强烈的距离感。在交往中,我们通常会有种默契,即对当前中日关系的敏感问题保持沉默,以此维系双方的友谊。比如,有位交往甚密的朋友请我赏樱花。大家兴致很高,他就为我唱歌助兴,他唱带有尊崇天皇色彩的日本国歌《君之代》。我心里很不舒服。但我也没说什么,就唱《义勇军进行曲》回赠。他知道那是中国国歌,但不带任何评价,接着赏花依旧。我的感觉是,这种沉默并非是好事,不利于作为群体的国家间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