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的腰包更鼓
▲未来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到2010年将达到4150元。
两会期间,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跟记者这样算账:全国13亿人口、9亿农民,如果按2.5亿个农户计算,就算每户只买一样家用电器,那会是多大的一个市场。但现实的数字让他这笔账算得有些过于理想化。有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逐年下降,目前只有30%左右。
如此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迟迟无法启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村居民收入仍然较低。腰包不鼓,自然消费底气不足。江苏睢宁县的农民高德友说,虽说这几年收入比过去多了,但一年的收入扣除吃、穿、用,也就剩不下几个钱,买高档电器还真是不敢想。
要让农民敢于消费,先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在两会上经近3000位代表审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未来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到2010年将达到4150元。年均增长5%,专家解读这预示着今后5年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稳步提高。未来5年,国家将着力提高包括农民在内的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让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比以往有较大幅度提高,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切实体验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
应当看到的是,目前农民收入增长还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农产品价格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攀升等。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金偏低,也让农民遭受一定的损失。农民工工资比城市同等劳动力的职工低,同工不同酬等,都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从长远计,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也要在农业外部拓展增收渠道,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近两年,党和国家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多予少取放活”政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05年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达2975亿元。2006年伊始,农业税这个古老税种在我国全面取消,与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比,农民每年减负总额超过1000亿元,人均减负120元。两会上总理又承诺,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再增422亿元,达到3397亿元。“多予”加“少取”,农民增收的脚步将走得更加坚实。
来自云南勐海县的玉甩叫,是全国9万左右布朗族人中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在云南的山区还有好多贫困的乡亲,他们一年的人均收入只有四五百元,一块钱都要算计着花。如果人均收入能够每年增长5%,那对于她的乡亲来说,可以每天多看一会儿电视,可以多割些肉改善生活,也可以一年买上一次新衣服,日子将会好过得多。(记者朱隽)
交上十元钱看病管一年
▲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将提高到80%以上,农村居民基本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致富三五年,一病回到致富前”、“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听听代表、委员挂在嘴边的这些顺口溜,就能感受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依然是农民增收路上的一大障碍。
解决农民看病难,国家从2003年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农民个人拿10元,国家和地方政府拿20元,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集小钱办大事,通过合作互助体系,解除农民看病难。刚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从目前的23.5%提高到80%以上,让农村居民基本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交上10元钱,看病管一年,这个政策我支持!”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卢氏县黑马村刘世铭打心眼里欢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卢氏县作为全国的试点县,去年有92%的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全县有26万人次受益,补助金额达1155万多元。
不过,也有不少人反映,在一些偏远农村,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简陋,只有血压计、听诊器和体温表“老三样”,农民看病要跑十几里到市县大医院,成本太高。还有人说,一些地方农民参保后,没大病情况下,一年最多只能报销几元的门诊处方药,而大病统筹的最高报销限额为5000元,这对于花费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重病农民来说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的确,目前我国农村医疗整体条件还很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还不高,还需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对现行政策加以完善,让农民觉得钱交得划算。
所以,今年两会上谈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表委员在为这一制度叫好的同时,更多的是建言献策———要抓紧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让农民就近得到及时、低廉、有效的治疗,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要缩小城乡差距,让城市居民享有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政策和各种财政补贴平等地惠及农村的每个角落;要重点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村医生,并加强乡村医生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传统诊疗技术上的培训,以降低农民看病成本;要建立长效机制,帮助乡村医生尽快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实现“80%覆盖率”的目标显然还要克服许多障碍,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做出积极的尝试:山西太原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大医院”与农村“卫生站”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河北完善乡镇卫生院建设,提出到2008年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达标。这让农民看到了更多希望。(记者赵永平)
公路通万事兴
▲未来5年,我国将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建设高速公路6.5万公里;建设铁路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
“公路对农村太重要了!”两会期间,来自大山深处的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许兴雄道出了农民修路的深切渴望:“山区里割下来的胶水、加工好的胶块要运出去,化肥、农药、种子要运进来,还有农民想买的电视机,没通路时只能靠手拉肩扛。要是能实现村村通公路就好了!”
许兴雄对农村公路的这份渴求最终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找到满意的答案。纲要提出,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要放在农业和农村。5年内,我国将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
未来5年将在神州大地快速扩展的不只是农村公路,还包括高速公路、客运专线以及高速铁路。
去年12月,被誉为“世界级难度公路”的崇遵(贵州崇溪河至遵义)高速公路穿越重重峻岭深谷,建成通车。自此,北起重庆、南至广东湛江的我国西南出海快速大通道全线贯通。高速公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十一五”期间,我国仍将加大力度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让更多的高速公路走进西部,基本形成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建成高速公路6.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30万公里。
2006年春运刚刚过去,1.49亿人次旅客人数再创铁路春运历史最高纪录。人们仍在抱怨“一票难求”,铁路发展滞后,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十一五”纲要明确,要加快发展铁路运输。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煤运通道,初步形成快速客运与煤炭运输网络。建设铁路新线1.7万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客运专线建成后,主要干线可望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这将有效缓解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一个重要项目,京沪高速铁路经过充分论证,于近日正式批准立项。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把我国两个最活跃的经济区域联系在一起,缓解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地客货运紧张的局面。与此同时,新建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的建议书获国务院批准。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迈入“高速铁路”时代。
从农村到城市,交通发展影响经济,维系民生,是“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路通百通万事兴。相信未来五年,快速发展的交通必将为农村带来更多致富的机会,为百姓出行带来更多便利。(记者欧阳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