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陈丕显同志
(2006年3月21日)
曾庆红
今年3月21日,是陈丕显同志诞辰90周年纪念日。陈丕显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党和人民深切地怀念他。
陈丕显同志年仅13岁就参加了革命,是我们党和军队著名的“红小鬼”。他在革命队伍里逐渐成长起来,在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走向成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锻炼成为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光辉的一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在职还是离休,始终保持着当年“红小鬼”的革命本色。即使后来他年已古稀,许多他从前的老领导和老战友,甚至比他年轻的同志,都一如既往亲切地称他为“阿丕”。
丕显同志1916年3月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9年秋,在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领导农民群众“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之时,丕显同志满怀革命理想和战斗豪情,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主力红军开始长征后,他接受组织安排,留在南方坚持斗争。1935年3月底,随同项英、陈毅等同志突出敌人重围,在赣粤边地区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丕显同志奉命寻找和联络部队,为赣南游击队出山抗日做了大量工作。1939年,他担任了中共中央东南局青委书记。1940年,从苏南渡江北上,参与创建了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并担任领导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丕显同志在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和苏中军区担任领导工作。1946年9月,党中央指示华中野战军向北发展,主动撤离华中和两淮(淮安、淮阴)地区。根据华中分局决定,丕显同志作为华中分局代表留下,坚持斗争,后又作为华中工作委员会书记,一直领导着华中地区的党政军工作。
在新中国诞生前夕,1949年4月,丕显同志随军渡江南下,任苏南区党委书记、苏南军区政委。1952年2月调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上海市委第四书记(代理第一书记)、第二书记、书记处书记。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65年4月主持上海市委全面工作,11月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丕显同志还先后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行政委员会、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警备区的领导职务。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期间,丕显同志受到残酷迫害,被关押长达八年之久,亲属也受到株连。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丕显同志从1977年2月起,先后在云南、湖北担任领导工作。在党的十一大和十二大上,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随后调中央工作。1983年5月至1985年7月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1983年6月当选为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7年11月至1992年10月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95年8月23日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光荣的一生。
丕显同志在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夙兴夜寐、呕心沥血,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无论是闹革命、求解放,还是打日寇、救中华,也无论是抓建设、谋发展,还是搞改革、闯新路,他都始终如一地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丕显同志为我们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参加革命伊始,主要从事青少年领导工作,他以自己的蓬勃朝气,把这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并动员和带领一大批年轻人加入了红军队伍。他参与领导的赣粤边游击战争,在极为艰难的环境中保留了党在南方的火种、力量和战略支点。从抗战到解放,丕显同志在距离敌人心脏最近、对敌人威胁极大的苏中根据地坚持斗争达10年之久。抗战时期,他深入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民主政权,粉碎了敌人多次“扫荡”、“清乡”,使苏中根据地扩大到2万多平方公里、800多万人口。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华中军民,机动灵活,配合主力部队,主动出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当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时,又有力地支援了主力部队的外线作战。他所领导的根据地,先后孕育并锻造出我军的四个纵队。在淮海战役中,他领导的华中地区共动员了107万民工支援前线,其中随军民工22.5万人,担架1.5万多副,小车8万辆,供应粮食1.1亿斤。陈毅同志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民工们用小车推出来的。而这些小车,相当一部分就是由丕显同志领导组织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