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西安6月30日电(记者 刘书云 耿学鹏)瓦窑堡的记忆是“红色”的,驻足瓦窑堡会议旧址前,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指挥千军万马征战抗日战场的情景不禁浮现脑海。瓦窑堡的今天是“黑色”的,滚滚石油源源不断从瓦窑堡采油厂运往炼油厂。黑色的石油经济帮瓦窑堡脱掉贫困帽子,并为它编织着“彩色”的未来。
“1935年11月7日至1936年6月21日,瓦窑堡是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华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下河滩田家院召开会议,毛泽东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瓦窑堡革命纪念馆解说员说起这段历史时,充满自豪。
瓦窑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转折。瓦窑堡人也为中国革命做出突出贡献,从瓦窑堡镇所在的延安市子长县先后走出9位少将军衔以上的将军。
不过那时的瓦窑堡和整个子长县都是穷山沟,子长县直到1986年还是经济总量仅有4947万元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而去年,子长县GDP总值已达15.7亿元。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当地迅速发展的石油产业和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子长县拥有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10多种矿产资源,石油探明储量为8095万吨。1987年,中央考虑到延安在革命时期的突出贡献,给予延安石油产业特殊政策。
瓦窑堡人抓住了机遇。子长县现任县委副书记牛永红说:“子长县1987年当年新打油井4口,实现利税7.25万元。随后,子长石油工业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资本积累和‘九五’期间的持续发展,‘十五’期间迎来发展黄金期。至2005年底,全县拥有石油资源控制面积1385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188.3万吨,实现工业产值213615万元,累计利税103541万元。仅2005年,全县原油生产量就达32万吨,实现利税31700万元。”
石油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石油业收入反哺农业,支持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保障体系的健全。子长县“十五”期间(2001年至2005年)GDP年增长率达13.4%,2005年GDP总值15.7亿元,财政收入4198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5555万元。石油经济给子长县农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48元,是1986年的14倍。
瓦窑堡镇1990年前只有一条狭窄拥挤的中山街。街道地面是土路,地下没有排水设施。群众戏称镇上“晴天洋(扬)灰路,雨天水泥路,路人肩摩肩,行车慢如牛”。现在,幢幢楼房拔地而起,大街上店铺林立,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两座新修大桥横跨秀岩河。傍晚华灯初上,迎宾路等4条南北大街和南门路等9条东西大街霓虹灯闪烁,行人熙熙攘攘,处处弥漫现代城市生活气息。
走在街上,不经意间便能在许多单位门前看到一排排抽油机,这已成为瓦窑堡大街一道特殊风景线。牛永红说,子长县今后将重点发展草畜业和旅游业。草畜业是子长县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子长县人工种草保留面积40万亩。子长县历史悠久,有文物点537处,阳周故城遗址、钟山石窟和瓦窑堡会议旧址等景点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
|